翻阅《龙溪陈氏宗谱》及其他书籍,古人游龙宫集福寺、大泄潭、台屏山、石头城等后,留下了多篇美文。史上有天邑拔贡举人朱国华撰写的《游大庵记》《大泄潭记》,清陈璇撰写的《游台屏山记》,清陈丹书撰写的《石头城记》等。其中《游台屏山记》为美文之一。《龙溪陈氏宗谱》载:“台屏山,坐宅前,明时贡士胡万阳公隐此,额曰:寻乐亭。又曰:龙南居。县志载。”
游台屏山记
陈 璇
台屏系龙宫对冈,倡八景之首。南去三里许,鸟道萦纡,扳崖步磴而上,遥望层峦叠翠,蔚然深秀,诚宁邑之佳境也。时值春和,见烟光冶艳,鸟弄笙歌。有父老携童子数人,指而告余曰:崇山峨峨,良可慕也。烟树苍苍,更堪适也。子能从我游乎?余曰:唯唯。于是且行且眺,握手联呤。未几而台屏之石桥到矣。桥有石桌可据而咏矣,旁有石凳可列而坐矣。且视其下有清涟潺湲,可解衣而浴。览其上有乔木之阴翳,可披襟而风。余窃爽然有得于心曰:乐哉!今日之游乎!又纵行数十步,忽见有颓垣石墩出于其上,余讶而问父老,告予曰:此明末隐士隐居遗址也,隐士系邑中人,姓胡,字万阳,有文才,伤宝鼎之迁革,因遁终于此,文墓在焉。余于是徘徊久之。已而散步池塘,又见有群鱼之跳跃,似有所得也。浏览上下,且睹夫桃柳之争妍,欣欣向荣也。其足以赏心而悦目者,何无尽耶。至于吊隐士之墓,则荆棘纵横,狐兔作窟。余不禁触于目而伤于心,喟然成咏曰:桃花岁岁飞红雨,道士栽桃去不还。山头只有旧时月,曾照先生当日颜。由是呼父老童子振衣直上峰顶,纵目寰中,见轻云淡荡,去来无常。倚松长啸,又觉清风徐来,开襟当之可以解愠,可以陶情于斯时也、际斯景也,恍然如入桃源,别有洞天,不复知有尘世界乎!维时有樵夫者见而向前曰:邑中之名山如盖苍山、天门可赏者多矣,何必于此山乎是峦!父老答曰:盖苍山在望天门,在目不及顾也。台屏之胜堪娱矣。童子又答曰:花香馥馥,鸟语嘤嘤。瞻此台屏,爰得我所矣,他又何求。未久樵夫起而告曰:夕阳在山,暮鸦归巢,诸子岂其乐而忘归耶。余即诺而归,记之以诗二首。
其 一
探幽堪共侣,放鹤可同俦。物换星移后,芳名清史留。(www.xing528.com)
其 二
衣冠不肯换,笃志卧台屏。谷冷猿还啸,基空草自青。
石头城记
石头城在龙溪山隍岭外石崩里,宁邑之北八十里,其地重岩怪,奇险异常,一门出入,上下难通,为新昌之通衢,实龙溪之咽喉也!本非郡邑,何以为城?
咸丰十年(1860),发匪横行,几遍宇内。壮者死于锋刃,老弱转乎沟壑,妇女秽于淫恶。父子星流,民居灰烬,所经之处皆成涂炭,惨不胜言!伤何如之。既而祸及宁邑,沿至北乡,将侵我族,人皆危惧,寝食不安。幸神灵呵护,祖宗福泽,一时人心整齐,遂于石崩之险周围叠石成城。城长里许,复于路上筑一石门。门大可通舆马,并诏邻村丁壮各带耒耜诸器,坚守是城,效死勿去,夫歼不教之民,以勉强就战。论者莫不谓计之非庸,讵知众怒纷纷,上既格于苍穹,下竟达于虏寨。又况恃地利,又石崩之险,得人和,有各庄之众哉!所以不恃悍御,不劳奋击。发匪探知,避弗敢前。爰是马坡、三泾诸村是为保障焉。以视异乡之星流太烬,其安危相去为何如也耶!教之楚方城、郑虎牢殆有胜之无或过者。惜其地邻山僻,仅足庇佑于一方,然事既非一手一足所能成,恩直周夫千人百人而不竭,倘得申详功铭京邸,斯不啻共事者皆有荣施,即山川亦为生色焉,谓非表异于当时而竞传于不朽者焉哉!因胪其巅末而为之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