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龙宫村:古桥、古井、古道

宁波龙宫村:古桥、古井、古道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 年3 月,被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往新昌、绍兴,是私盐贩子的必经之路,所以这是一条盐帮古道。宁海回浦(冠庄)成了会稽郡仅次于郡治的东部行政管理中心,据《汉书·地理志》载,宁海境内及同新昌、奉化交界处设有镇亭山、鲒埼亭、天门水、越天门山。李白也走过此古道。其实,自古以来,走过这条古道的名人很多,许多的人文景观便也随历史的风雨融入了古道的自然景观当中。

宁波龙宫村:古桥、古井、古道

1.古 桥

龙宫村地处山岙,沟谷纵横,溪流交错,桥甚多,村里原先拱桥、石板平桥就有20 多座,现尚存的主要古桥有:

龙溪桥 位于大庵坑,又名柏树岭脚桥。明永乐年间造,距今已600多年历史。桥南北走向,单孔石拱桥,跨径6.2 米,全长11.4 米,宽3.2 米,高5 米。桥面铺有乱石。北面踏跺5 级,南面6 级。北面接点水蜻蜓山,南面接倒挂布袋山,东西为坑。“龙溪挺秀”碑在溪旁,用荷花柱石座,上刻“双凤朝阳”。2013 年3 月,被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前桥 位于龙宫大庵旁,故名寺前桥。明永乐年间造,单孔石拱桥,桥跨径2.6 米,长4.2 米,宽2.3 米,高3 米。

望月桥 位于村东陈氏宗祠正南,建于光绪年间,连接村庄与月山,每逢夏季夜晚,人们会在那里乘凉望月,故称望月桥。东西走向,全长3.9米,宽2.4米,高1.9 米,是一座块石堆砌的单孔拱桥。桥面东侧块石上刻有“望月桥”字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庆澜桥 位于桥坑溪下段,是由5 根长条石合成的单孔条石平桥,又名石桥头,建造于道光九年(1829)。桥长7 米,宽1.8 米,高约2.5 米。2013 年3 月,被宁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昭鼎桥 位于桥坑溪中段,为桥坑“一坑五桥”之三桥。是由5 根长条石合成的单孔条石平桥,全长7 米,宽1.8 米,高2.4 米。建造于清道光年间,由昭鼎公出资建造,故命名为“昭鼎桥”。此桥也叫友谊之桥、和平之桥,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护送美军飞行员逃避日军追杀便从此桥经过,故这座桥在历史上有着特别的意义。

广生桥 又名姆溪桥,建于1945 年。桥位于村前溪湾坑、龙溪两溪交汇处,是由10 根长条石合成的双孔条石平桥,中间有一桥墩,单孔跨径4.7 米,桥全长11.6 米,宽2 米,高4 米。此桥原为木桥,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日军前往金华,路过龙宫,遇大雨,原老木桥被水冲毁,兵马不能顺利通过,在龙宫宿一夜,当时大部分村民为避免日军扫荡而逃离。

2.古 井

古井现存4 口,都镶嵌在墙坎上,无井栏,井壁高出地面,上用石板封顶,形成井棚,能有效防止树叶、灰尘、雨水等落入井中,以保持井水的清洁。这种带有井棚的古井形式在宁海其他地方极为少见。水井浅是龙宫村水井的另一特色,这是由于龙宫地下水丰富的缘故。(www.xing528.com)

三串堂后井 位于龙宫村三串堂后墙坎上,建于清代。井呈方形,井径1.6 米,深2 米。井壁由块石垒砌而成,顶端用石板封顶,形成井棚。

柿树井 位于桥坑下段坑边,旁边有一棵柿树,故叫柿树井,建于清代。井径1.8 米,深约1 米。井壁由块石垒砌而成,顶端用石板封顶,形成井棚。

3.古 道

龙宫村四周现有主要古道4 条,村东有山隍岭古道,村东南有龙宫大溪汉代古道,村西有铜岭古道,村西北有木家湾古道。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龙宫大溪汉代古道。

龙宫村东南方向的大溪汉代古驿道,从宁海县城经黄坛、西溪、龙宫、马岙通往新昌、绍兴,全程近10 千米。古道龙宫峡谷段长约5 千米,均为石砌驿道,有的险段还铺有木栈,是浙东地区年代最早、地域最险、保护最完善的古道,两岸峭壁之间皆为常绿原始次生林,是一条奇迹般完整保存至今的汉代古驿道。

交通不发达的古时,这条古道连通台州和绍兴,成了台绍宁商贸往来的要道。通往新昌、绍兴,是私盐贩子的必经之路,所以这是一条盐帮古道。考生上台州府赴考走此道,达官显贵办差也走此道。有人称之为“宁海的丝绸之路”。古道沿溪坑劈山而建,因年代久远,已看不出劈山的痕迹,如今走的人日渐稀少,两边的柴草淹没古道的边缘,使本来不宽敞的古道变得更加狭窄,只有那铺着的石块,经受了千年的风雨,变得愈加光滑发亮。

据考,龙宫大峡谷这条古道曾经还是西汉会稽郡东部都尉的一条军用通道。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时,闽中郡地区的闽越和东越(今温州一带)发生叛乱,朝廷派严助率横海将军韩说从会稽郡出兵平叛。叛乱平定之后,闽中郡地区并入会稽郡,实行军事管制。因会稽郡治设在今苏州地区的吴中,管理范围直至今福建全省,故在会稽郡鄞县南部的回浦乡——即今宁海冠庄,设立会稽郡东部都尉,管理今宁海以至今福建全省地区,并附设回浦县于今冠庄,所以现在冠庄留有都总庙,纪念都尉设治这件事。宁海经龙宫生态沟的栈道,就是当时东部都尉与会稽郡之间的军用通道。宁海回浦(冠庄)成了会稽郡仅次于郡治的东部行政管理中心,据《汉书·地理志》载,宁海境内及同新昌、奉化交界处设有镇亭山、鲒埼亭、天门水、越天门山。镇亭山就是龙宫村西北的“第一尖”,高945 米,宁海建县起至解放初,镇亭山一直是宁、绍、台三个地区的界峰,今列宁海第二高峰。天门水就是龙宫大溪。自西汉有了这条军用通道之后,这条路就一直被人走着。宋《嘉定赤城志》记载:“三十六雷山,在县西三十里。自松坛至西溪、新田,沿栈道而上,峰峦累累如贯珠,凡三十有六折,葛玄炼丹处也。面北,通马岙三坑。”

这条军用通道,也是历代文人喜欢走的路。南北朝时的谢灵运(385—433)走过,他在《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中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那可寻”诗句,说的就是从现在的新昌县城登天姥山,经宁海的马岙岭、龙宫大溪、缑城至白峤港,坐船去永嘉(今温州)任郡守。李白(701—762)也走过此古道。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诗句,描写从新昌县城到宁海白峤港时的情境,走的可能也是谢灵运过龙宫大溪之路。清朝鄞县的举人吴传锴赴章安任职,走的可能也是这条古道,他曾撰有《过镇亭》一诗。

其实,自古以来,走过这条古道的名人很多,许多的人文景观便也随历史的风雨融入了古道的自然景观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