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龙宫村的教育与文化生活》

《宁波龙宫村的教育与文化生活》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嘉庆元年,移至月山边东月庵后,合武圣殿与文昌阁为“初小”级义塾。1985 年,时任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新茂到龙宫中学查看,对学校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1992 年9 月9 日,陈小金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和教育部部长李铁映的接见,并被大会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

《宁波龙宫村的教育与文化生活》

1.百年义学

龙宫村自古至今重视兴教育人,有400 余年的办学历史。宋代时,陈孺文秉承东汉时胡公满之四十三世孙陈寔之遗风,重视义学,为陈氏后人树立了榜样。

清初,陈延容、陈仲立、陈日高等人首倡在村东回龙桥上建文昌阁和武圣殿,此为龙宫学校前身。后桥上文昌阁被洪水冲毁。乾隆十四年(1749),陈宏岩与陈其澄两人移建于官山顶(庵山上),建大堂廊庑、前厅、魁角。当时学生人数少,教师只有一人。嘉庆元年(1796),移至月山边东月庵后,合武圣殿与文昌阁为“初小”级义塾。

乾隆年间(1736—1795),村中族人在村西建新祠“崇德堂”,道光二十年(1840),村大户陈锡昇出资在“崇德堂”建育英书室,并捐田20 亩供办学所用,后改书室为书院。族人为表彰陈锡昇之义举,特赠“继武太丘”大匾,悬于育英书院大堂上。同治三年(1864),村民集资重新升基扩建文昌阁,建正厅五间,两弄,横厢六间,正厅上塑有文昌帝君。(光绪宁海县志》载:龙宫陈氏文昌阁,在西北八十里,正楼五间,两巷两厢,平屋各三间,计田二十三石四斗。)

光绪、宣统年间,陈名桐、陈扬声、陈扬信等不计薪酬,义务办学,后陈扬声独立继办十余年,再后陈扬枝义务续办义学。民国元年(1912),由陈英杰、陈名桐、陈扬声、陈扬信等舍田助金创设月山初级小学堂,置学200 余石,充实办学,后学生数从十几到几十,但教师仍只有一人。

抗日战争时期,陈名成出资建“三之堂”办义学。1941 年,宁波政府、《宁波报》搬到龙宫村办公。1941 年4 月20 日,日寇侵占宁波。9 月,宁波筹建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选宁海县龙宫村为校址,村崇德堂育英书院和三之堂为校舍。1942 年3 月1 日正式开学,有学生200 余人。5 月初,日寇侵扰宁海、新昌。学校迁新昌方口,当年5 月14 日又迁天台县华顶寺。1942 年8 月,校总部又迁到宁海县塔山乡前童村……陈名成当时将家产捐给联合中学,亲任校长,并在三之堂廊上亲书“明理、知义、廉耻、任守、负责、纪律”十二字办学思想。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商界、政界知名的人才。

1942 年夏,宁波警察总队队部设在龙宫,总队队部设有政工室,主任张家福。为了宣传需要,在龙宫“三之堂”办起八开油印小报《宁波报》。最初每周三、六出版,油印100 份左右,不久由两日刊增至每日出版,份数也随之增加。

1945 年,龙宫小学为完全小学。村里置学田200 余石,成立基金保管委员会,陈启堂任会长,实行免费入学,学生130 余人。

1946 年,月山小学堂迁三之堂,学校改名为三省乡第二中心小学,陈名成为校长,将本来只有4 个年级的育英书院扩充为6 个年级,分为3 个班级: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设语文、算术、史地、自然、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六年级开设英语课,陈名成亲自授课,当时宁海县只有龙宫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附近乡村7 岁以上儿童都可免费入学,学校的日常维护和教师工资则以宗族共有学田的收入维持。当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求学还规定每年冬至小学毕业生可领白肉一斤,(外出)初中毕业生可领白肉两斤。

1948 年9 月,师生渐增,学校迁往村西祠堂,即原育英书院。

1968 年,陈名英回队任教,在育英书院任龙宫小学校长,此时的育英书院只剩下5 个年级,3 位老师,70 余名学生。陈名英等经过三年努力,将高小扩充为小学、初中共7 个年级,教师增加到13 人。当时初中为“戴帽”初中。1971 年,扩充后的育英书院第一年招生,附近乡村少年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现任村书记陈金海当年恰好7 岁,读小学一年级,据他回忆,当时与自己一起入学读一年级的有100 多人,最大的有16 岁了,成为有史以来同级入学人数最多、年龄跨度最大的一届。(www.xing528.com)

1972 年,校舍不能满足办学所需,全村干群通力合作,拆古坟砖,在育英书院东建造了一栋2 层共11 间的新校舍作为小学用房。

1981 年,陈扬茂任龙宫学校校长。增建平房教室2 个,开阔操场,修建厨房、教师宿舍、厕所等。1982 年,有中小学生300 余人,教师12 人。

1983 年,陈小金创办改革开放后宁波市第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中学——龙宫民办初中,当年秋招生1 班52 人。1985 年,时任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新茂到龙宫中学查看,对学校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1992 年9 月9 日,陈小金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得到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和教育部部长李铁映的接见,并被大会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陈俊庞老师为龙宫民办初中首任业务负责人,主导龙宫民办初中创建与日常管理的具体事务,为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后张永来、陈春苗担任过学校负责人。

1995 年9 月,龙宫民办初中以村集体出资续办。1998 年9 月,受生源、师资与硬件等办学条件制约,龙宫初中并入深甽初级中学。

1997 年,投资25 万(上级拨款11 万,村民集资14 万)将育英书院东原小学西侧平房改建成8 间3 层砖混结构的新龙宫小学,东侧20 世纪70 年代初建造的还有6 间2 层老校舍尚保留着。2003 年7 月,龙宫完小撤销,校舍作为村委会办公用房及村幼儿园的活动场地。

雨过琴声润,风来翰墨香。龙宫400 年义学路,从私塾到书院再到学校。如今宁海县保存的书院极少,像龙宫育英书院这样保存如此完整的则更为罕见,它为研究宁海的教育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证据。2017 年育英书院重修,书院南原办民办初中时建的6 间平房拆除,在原位置按原样打上围墙,书院内也进行了整体修缮。

2.文化生活

龙宫村民不仅传承“义文化”“龙文化”,其他文化活动也丰富多样。土改时有农村俱乐部,村民与学校师生组成戏班子,春节期间出村宣传演出,深受各村欢迎。也曾多次上县会演,并获得创作奖和演出奖。龙宫俱乐部曾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单位。1959 年象山县(当时宁海与象山并县)十年伟大成就展览馆、文化馆存列的实物、图片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龙宫俱乐部提供的。1960 年(当时双湖划归奉化县)奉化县文艺会演,村俱乐部演出自编越剧《卖鸡》,获得“演出奖”“创作奖”。此外,民间流传曲调优美动听,有大园门、小园门、文武园门……还有鼓亭调、骑马调、孟姜女调、采茶舞曲……每年夏季还有传统的行稻庆丰收、天旱求雨等民间活动,活动中各种乐具、行具、彩旗齐全,闻名邻县,还有坐唱班、说书客为婚丧事渲染气氛。曾有多种宝贵文物——精致的宫灯、鼓亭、全副銮驾、寿字大烛台、古钟、梳器、响器、各色彩旗、神像等,在“文革”期间遭破坏失传。2010 年修村道,在后门山脚古墓中出土了多件文物,其中比较完整的有两件,一件北宋“铜镜”已断开,合拢直径14 厘米,背面印有“湖州石十郎”制造工坊字号。还有一件北宋越窑青釉瓷盏比较完整,口径9.8 厘米,底径4.3 厘米,高2.1 厘米。这两件文物已被县文物办收藏。三串堂“治家格言”八扇屏风,现尚存六扇。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观看露天电影成为村民主要的文化生活。1986 年,在陈云岳、陈常通带领下,村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起一座长43 米、宽21 米、高12 米,建筑面积1500 平方米,坐西向东的可容纳1000 多人的影剧院,还与乡文化站合办图书室、阅览室。1986年与乡文化站联合汇编《宁海县民间文艺集成(双湖乡)》,大部分篇幅为龙宫村民间文艺遗产

3.文化礼堂

2012 年,龙宫村将1986 年底建成的影剧院拆除,新建四合院式文化礼堂(旅游集散中心),2018 年3 月落成,2018 年3 月17 日晚上举行新文化礼堂落成剪彩仪式、开台祭礼等活动,2018 年底前完成内部装修。龙宫村新文化礼堂为村民日后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