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期过于集中
中国人口众多,而假期又相对集中,这是造成游客高峰出行的根本原因。自1995年以来开始执行双休日制度,国内短途旅游开始逐步兴起。1999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和打开国内旅游市场,中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国内旅游特别是中远程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其间,带薪假期写进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但对多数中国公民来说,基本是停留在文件上,即便2007年出台了“实施细则”,也未有显著改观。旅游景区出现游客“井喷”现象反映出我国假期过于集中所导致的问题。
(二)管理存在弊端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旅游景区管理上也涉及各个部门的协调,如交通、卫生、安全等部门。目前,国内旅游景区缺乏游客高峰时段应对的组织机构,与上级主管及政府部门沟通机制不畅,很难在游客高峰时段或来临之前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缺乏游客高峰时段应对细化方案的制订,对客流的分流、导流经验不足,致使游客高峰时段的应对管理出现混乱。在人员的组织上,旅游景区缺乏游客高峰时段的人力资源储备,忽视了应急能力的培养和培训,致使面对游客高峰时刻服务能力和应急能力差。
(三)配套设施不足(www.xing528.com)
大部分旅游景区在建设之初没有核算过景区的最大承载量,建设与之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一方面,本身进入景区的通道狭窄,内部游步道设置不足,游客集散点过少及过小,停车场不足,购票窗口有限等;另一方面,在游客高峰时段到来之前景区没有做足增设和准备工作等,如增设停车场、游客接待点、临时厕所等服务设施,这就使得在游客高峰时段,景区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游客不满。
(四)信息化欠缺
旅游景区在信息化设施设备上建设滞后,很多旅游景区在游客统计方面还停留在人工计数阶段,造成游客数量统计不全,景区无法为游客高峰时段的管理及服务提供决策依据。部分旅游景区由于实时监控游客数量设施设备缺乏,只能做到旅游景区进入数量的统计,无法统计在旅游景区内的游客人数等。另外,旅游景区在信息沟通上不及时,造成游客高峰时段应对延误。在事件出现以后,正规发布信息渠道不畅,致使舆论导向恶化,产生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