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是我国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旅游业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是关键的一年,旅游职业教育在完善旅游教育结构体系、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公众接受旅游职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随着职教政策的接连出台,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动作频频,在构建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旅游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2014年旅游职业教育热点主要凸显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职业教育打造产教融合,助推创业就业
2014年,中国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时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延长并完善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
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相关保障措施日趋完善,高校也纷纷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大纲,部分高校还设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园等,由专门的教师指导、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加之各省市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场地、行政管理、税收等各方面为创业大学生解决一切后顾之忧,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也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提升。
2014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教育部2014年11月28日《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文件中明确提出,“必须把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可见,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旅游类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各旅游职业院校从旅游专业的就业型人才观向创业型人才观转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的主观能动性。科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优化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积极拓展创业实践渠道,将创业教育作为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旅游职业院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多方渗透营造创业氛围、课程改革培养创业素质、巧借基地构筑创业平台、实践活动提高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教育促学生成才、成功,并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办学优势与特色: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不少旅游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依然很“抢手”,毕业生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岗位待遇高,且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业典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2014年开设旅游与航空服务院校创业教育中心,Star Coff ee、 Star Bakery等创业项目相继推出,将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积累了实战经验,实现了创业梦想。
国家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要“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因此,创业教育理念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全新视野、内容与思路。作为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中坚力量的职业院校,应以旅游业大发展为契机,旅游人才需求为宗旨,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旅游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中。旅游职业院校应结合我国20多年的旅游职业教育经验与成就,改变过去注重理论与知识完整性培养模式,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能力提升,通过制定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完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配置优秀的师资队伍、实施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的实施,从而构建旅游职业教育与培养模式。
(二)本科高校转型,旅游职业教育面临多重挑战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提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3月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释放信号——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4月26日,178所本科院校在河南驻马店达成“驻马店共识”,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部分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慢慢已经步入轨道。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部分本科转型职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转型的本科大学不仅包括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还包括一批985、211院校。如此一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
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首先,将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其次,建立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体系,目标是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以技术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还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事实上,国内一批旅游本科高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对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要实行分类,势必需要从现有的本科高校划出一部分,推动其逐步地、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转型的本科高校既可能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非常悠久的学校;既可以是学校里的绝大部分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专业转型,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肯定,国内旅游本科高校转型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014年,在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大背景下,部分旅游职业院校尝试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探索旅游本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途径。作为新建的旅游本科院校,四川旅游学院也被列为教育首批600所本科高校转型职业教育的名单中,在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四川旅游学院坚持特色化来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在坚持传统的烹饪、酒店管理特色化发展基础上,大力推动运动休闲、会展等新兴特色化专业建设,并积极与行业、产业衔接,坚持特色化发展,坚持应用型本科定位,努力开创旅游本科职业教育的新局面。在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些旅游专业院校有了10~30年的旅游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经验,有着良好的实践教学优势,特别是从上至下、从理论至实践对一线技能教育重视的氛围和长期形成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团队力量。旅游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在开办旅游本科职业教育上,无论是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观念定位、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能力,都有优于新升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优势。
(三)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提出了依法治校的要求,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为职业教育管理法治化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法治中国”新时代,为促进旅游职业院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保障。旅游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旅游技术技能和服务人才的任务,在2014年,各校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到办学、育人和治学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还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理念,并践行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保证院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依法治校是现阶段培养合格人才的最重要路径和手段方法,众多旅游职业院校以制定大学章程为契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逐渐实现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自由、学习自由和学术自由;切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健全校内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及纠纷。(www.xing528.com)
(四)“引进来,走出去”多角度文化育人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从培养数量到育人质量、从行业特性到办学特质等转型升级的要求成为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的全新命题。文化作为感染人、塑造人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既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情感、灵魂,也辐射和影响着教职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行为力量。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职教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张力,其以内在、隐形的文化元素加诸职业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对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日益加强。
2014年,旅游职业院校努力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合,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加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旅游职业院校要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结合,正在探索和寻找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正确途径。从目前院校的情况看,文化育人与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结合;文化育人和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文化育人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文化育人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旅游职业院校实现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基本途径。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的初步讨论已取得共识:旅游文化是有着丰厚历史积存,又萃集多种文化因素的重要文化分支。然而,我们要科学地把握旅游文化学这门新学科,不能只注重旅游文化的表层结构,如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等,更要注重旅游文化的深层结构,把握综合性、民族性、大众性、地域性、直观性、传承性的特征。旅游职业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人才,其文化建设必须与旅游文化相沟通,这样才能培养出受行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旅游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学校教职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制度、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传统、集体舆论、心理氛围、非明文规定的行为方式及学校形象的总和。旅游文化是行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规律、理念、精神面貌的,并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文化特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把优秀的旅游文化引入校园。校园文化与旅游文化对接,可以使学生提前感受和理解行业运行模式与工作氛围,就业后可以有效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职业忠诚度,借以增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感,提高其合作意愿,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
(五)现代学徒制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8月25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的实行将为职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提供保障,也为职校和企业的深化合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调动起校企双方育人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把职业技能和工艺知识教育同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根据企业的需求量身打造未来工人必备技能。现代学徒制是针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西方发达国家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各地积极开展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及招工方案,扩大招生范围,改革考核方式、内容和录取办法,并将相关招生计划纳入学校年度招生计划进行统一管理。一些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种模式给企业和学校带来的好处,开始扮演“主角”,并出钱、出地、出政策,鼓励校企大胆探索,试图让这种外国模式本土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在制造类等工科专业中盛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正在对此进行有益探索。但是目前,我国作为新兴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主角,对参与旅游职业教育的热情并不高;二是师资缺乏,学校教师因企业工作经验不足而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企业师傅因责任、待遇及考核等机制缺乏而无法形成稳定的“师傅”队伍;三是学生(学徒)实践技能培养不足或效果不佳,一方面,因校内专业实训设备不足、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因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不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也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现代学徒制在旅游职业教育中的实践,能够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使产学高度融合,让学生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统一,提高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政府、学业、学校、学生四方要通力合作。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以具体政策有力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旅游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的影响,积极承担培养职责,主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在岗的培训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院校是旅游企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用制度打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通道。学生作为参与的主体,要从多方面激发自身学习主动性,通过现代学徒制提升职业生涯的内涵。
(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旅游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教育要更多地走职业化教育之路。从国家层面来看,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环境,制定一套完善的国家制度加以支撑,从旅游职业教育重大体制机制建设到具体实施举措,都要有可操作的规划方案和法规政策。
针对旅游职业教育内部、旅游职业教育与普通旅游高等教育之间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孤立、割裂,无法形成互相衔接、内外贯通的有机整体,2014年,旅游职业院校努力探索旅游高职教育延伸路径:一是成熟的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开办本科职业教育;二是将旅游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高等职业院校。但现实问题是,在我国本科院校中,工科类、商科类院校发展较成熟,而旅游并无相对应的大学,故此,不少旅游职业院校应选择第一种发展路径,即从高职旅游院校内部往上延展旅游本科职业教育乃至旅游专业硕士、博士层次的高端职业教育,向下衔接中专、职高层级的职业教育,使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发展,形成完备的初、中、高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构建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诚然是时代的现实召唤,但这是我国旅游职业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等院校、旅游行业等多方群体共同为之付诸努力。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旅游职业教育演化的规律,不断关注旅游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探索旅游职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才能真正全面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