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绩与成果

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绩与成果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产学合作,初步建立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确定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主体的地位。倡导“优秀人才”意识。目前,已建立10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其成功做法如下:一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工作期间的成绩,由学校委托企业按有关规定进行判定。学校教师配合组织实施。

产学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绩与成果

(一)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上,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政策激励、典型引路等举措,推动管理系各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定位、课程开发设计、教学与考试模式、就业服务与指导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列改革与创新。

在专业设置方面,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管理工程系的实际情况,增设了饭店管理等几个新专业,实现了专业设置和企业需要的协调一致。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杭州城市花园酒店、深圳富临国际大酒店、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珠海港中旅温泉公司、广东惠州康帝大酒店等企业合作实施“定单式”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2+1”培养模式(“2”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1年企业顶岗实训),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受到学生与企业的普遍欢迎。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了两个突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素质教育

通过产学合作,初步建立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确定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主体的地位。

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按照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设计并落实培养方案。

(1)培育三个能力。“以能力为中心”,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育上悉心策划,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技能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特殊工种技能标准的设计,加强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养与考核,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

(2)改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任务目标设立、媒体演示、计算机辅助、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欲望。

2.突出学生素质教育

学校把培养企业优秀人才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

(1)倡导“优秀人才”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远大理想,按计划参加熟悉企业和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活动,实践“进入学校门,要做职业人,学习为创业,入企当先锋”的人生目标

(2)培育做人能力。把德育课的效果评价定位在是否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了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礼仪等10门关键能力课程。

(3)培养创造意识。让企业青年“银领”劳模的照片事迹上墙,倡导学生入校就开始自我职业生涯设计。课内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课外大量组织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如国际会议志愿者、国际性赛事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收到社会、学校、学生三满意的效果。

(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新的工作模式要求教师面向高职学生时是讲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时是职业经理人。师资队伍经过锻炼塑造,深受企业欢迎,深得学生爱戴。

(1)坚持学习制度,要求教师、管理骨干勤奋上进,聘请著名学者讲学,使员工、实习生队伍及时把握最新的成功理念。

(2)建立教师跟踪前沿下厂实践制度;教师主动利用周末和假期深入到企业考察学习或挂职锻炼

(3)建立与企业经营和管理专家结合的老、中、青传帮带制度,带出了一批既能授课,又能够帮助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的“特种教师部队”。

(4)建立优秀专兼职培训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评审、激励制度等。

(三)通过产学合作,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1.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我们在实践中,通过调动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引入企业资源、实行校企资源共享等方法,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1)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学院“雅苑”餐厅作为旅游专业学生的院内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训的前提下,同时又对外承担餐饮接待任务。(www.xing528.com)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目前,已建立10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3)依托企业,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有一支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懂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学院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兼职师资队伍。其成功做法如下:

一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负责学生的技术指导和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工作期间的成绩,由学校委托企业按有关规定进行判定。

二是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企业按岗位要求的技能制定培养目标、实施计划及考核标准。学校教师配合组织实施。

三是学校聘请企业老总、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来自各行各业的兼职教师已达数十人,他们中既有学养深厚的教授、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老总,又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经营管理能力强的部门经理。他们通过讲座、课程教授、实践指导等方式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2.学校资源企业化,提高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1)学校的图书资料向区域内所有企业开放,实行信息资源的区域共享。(2)积极为企业培训各类员工。

(3)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供不应求

1.产学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随着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合作教育的不断深入,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程度的日益加深,学校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学校延伸到了企业。学生通过“真刀真枪”的企业顶岗训练,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学生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下,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自律能力、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感等大大提高,养成了守时、快节奏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毕业生供不应求

由于我校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水平较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连续两年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7%以上,企业对我院学生评价的满意率在95%以上。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已全部被企业“抢购”,甚至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也已被企业“订购”,形成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毕业生就业优势不断显现。学生毕业后两年的平均月工资在1500元以上,有的已达到2000多元。学院正秉承着“重德、精业、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迎着明日的朝阳,阔步前进。

(五)深化了对产学合作教育的认识

(1)把产学合作教育当作办学的措施和手段,提高到把产学合作教育当作系办专业发展的生命线

(2)把“2+1”中的2和1当作时间概念,即2年和1年,提高到把“2+1”中的2和1当作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两个育人阶段来认识。

(3)“1”阶段教学从第三年才开始,改变为“1”阶段的教学从新生一入学就开始,并且坚持3年不断线。

(4)从“2+1”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是两股道,转变为“2+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渠道和方法。

(六)初步建立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确定了校内校外两个育人主体的地位

(七)研究了“1”阶段教育教学的不同实现途径

(八)研究了“1”阶段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九)研究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机制,提出了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证机制的具体内涵

(十)初步建立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发表了数篇关于产学合作教育的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