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都历史建筑对茶室建筑的影响

京都历史建筑对茶室建筑的影响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茶室建筑的审美情趣不仅表达了当时的审美追求,也对后世日本建筑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以下按茶道正式茶会的行为顺序中由外界进入茶室过程中的仪式进行说明。露地,即茶庭,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形式。茶室庭院的布置和建筑的构造,与参与其中人的行为合而为一,并促进了人在其中体验活动的形成,将复杂的茶道精神蕴含在主体审美活动过程中,让人充分体验建筑的过程之美。

京都历史建筑对茶室建筑的影响

茶室建筑的审美情趣不仅表达了当时的审美追求,也对后世日本建筑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1.体验过程之美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建筑思想的发展,在讨论建筑形式美艺术效果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人在建筑中的体验、感受。这种现象和趋势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及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这正是建筑走向审美过程的真正起点。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主体以全面的感觉去面对世界,因此,建筑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是不可分的。

→妙喜庵茶室

古代茶室建筑通过自身形式的规划与设计,强调了人对建筑参与和体验的审美活动过程,将茶道的精神体现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使用者进入建筑后因建筑形式产生的各种行为当中。

以下按茶道正式茶会的行为顺序中由外界进入茶室过程中的仪式进行说明。

由外界进入露地。露地,即茶庭,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形式。千宗旦(千利休孙子)《茶禅同一味》里,曾把露地定义为:“脱离一切烦恼,显露真如实相之故,谓之露地。”细腻而幽静的园林,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进入露地之后必须换上草履的仪式,毫无疑问地以一个独立于外界尘世的空间的形象给进入者强烈的心理暗示,成为与外界中断联系,进入禅寂境界的第一步。

入口一般设置有蹲踞式的洗手钵,让人不禁联想到清冽的山泉。进入露地,客人洗手、漱口、清洁自身的过程即有洗去世间之尘的意味;同时,在规定严格的仪式之中沉淀思绪,进入一种与茶“不移”的性格暗合的气定神闲之中。

穿过庭院,踏过精巧布置的踏脚石,内外两部分露地之间的中门,是思绪进一步超脱的界限。

在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非跪行不能进入的小入口即茶室入口。茶室入口高约73厘米,宽约70厘米。这样的尺度使人进入之前,必须膝行,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体验禅的无我和谦卑,培养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度。(www.xing528.com)

茶室庭院的布置和建筑的构造,与参与其中人的行为合而为一,并促进了人在其中体验活动的形成,将复杂的茶道精神蕴含在主体审美活动过程中,让人充分体验建筑的过程之美。

2.自然变化之美

茶室的自然之美,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一种对变化的追求。这种趋向,来源于禅宗道家“无常”的思想:一切的物质在茶道中都只能表现瞬间的美,即茶道中“一期一会”的来源;而永恒的,只有超出物质之上,才带有禅悦特色的精神情趣。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的融合

建筑材料上,茶室使用木材和茅草这种极有时限的材料,着力强调“时间”和“循环”的观念,体现一种从自然中来,最后复归自然的趋势。在建筑结构上,茶室追求的是让人在极简的环境中,用自己的细微注意力,从茶室中的挂轴、插花、风炉、茶具等道具以及主人烹茶、奉茶的席位动作中,甚至是炉灰排列的纹理之中,找寻美感。此外,茶室建筑还在开窗的设计、室内挂轴以及插花的装饰,甚至茶点和器皿使用搭配上,特别留意引入自然界的时序特色。它力图引导人们从社会的利害得失中超脱出来,融入自然中去,体会季节更替带来的美感。正如清少纳言《枕草子》《四时的情趣》中描绘:春日随曙光渐白的山顶,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夏夜的月光流萤或绵绵细雨;秋日黄昏,夕阳照耀下的倦鸟和雁阵,日落后的秋虫鸣叫;冬日的皑皑霜雪……

3.细节精致之美

茶室建筑在精神上追求禅宗寂灭之美,结构和材料上追求删繁就简的朴实,是为表现世外的清贫,让人在物质极简的环境中,体验内心的丰富和精神力量的强大。但从之前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清贫的表象是以更为细腻的匠心去规划设计,以数倍于宫殿寺院的花费去建立的。它的任何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着对外形、工艺的研究和计量,对文化内涵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对心理学的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每一处都体现着远胜于茶道礼仪的繁复和细腻。

↑茶室装修细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