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建筑:神社与茶室的极致和谐

日本建筑:神社与茶室的极致和谐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的建筑在尝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对称的轴向特点。神社是最具日本古典综合艺术美的建筑。神社突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最具日本味的古代建筑,体现了早期日本文化之美的极致。茶室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风格了,且富有人情味。这样的情致很自然形成了日本建筑传统中简约的风格,而这种简约所带来的,往往是最意蕴深长的建筑感受。

日本建筑:神社与茶室的极致和谐

综合上面对日本历史的回顾,从相关的建筑遗存中,我们能十分清晰地看到属于日本的一些建筑文化特征,这些都是日本建筑中和风传承的基因所在。

1.非对称布局

相对于中国建筑居中为尊、对称理性的格局,日本传统建筑布局追求不对称的平衡,排斥中轴对称,没有统一的凌驾于空间之上的外在的理性秩序。

京都御所来说,京都御所于794年由桓武天皇始建,是日本的旧皇宫,又称故宫,地处京都御苑的中央偏北。从奈良迁都到明治维新的1 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后来又成了天皇的行宫。现在的皇宫为孝明天皇于1855年(江户末期)仿平安样式重建,东西宽700米,南北长1 300米,面积11万平方米,四周是围墙,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

↑京都御所

→京都御所的非对称布局

京都古建筑在布局上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称以及南北轴向布置。在佛寺的建造上,东西朝向是有其实用目的的。为了避免下午令人难耐的西晒,所以将建筑物的长边定为东西轴向,起居室朝南或者东南。此外,依据季节调整起居室已成为常规,到了炎热的夏季,人们便搬入房屋阴凉的一面。这种变化最后摆脱了中国模式,超越了轴对称的范围。日本的建筑在尝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对称的轴向特点。比如,依山而建的清水寺,它的正殿坐西朝东,著名的木造大平台就在正殿的东侧,在平台上可以俯瞰京都城的美景

2.简素性

京都建筑还有一大特色在于它的建筑材料的自然性、简素性,这也是和风建筑不同于唐风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社是最具日本古典综合艺术美的建筑。它以木材和芭茅等自然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整体为木结构,草葺屋顶,顶内彻上露明,屋檐、屋脊无起翘和弯曲,全由直线构成空间,毫无人工修饰和人工技巧,排除一切装饰性的东西。全部建筑不涂色料,保持扁柏木的原色,给人一种单纯清明、自然朴素和透明安定的感觉。它最完整地展现了古代和风建筑之美的三个基本因素:简素性、和谐性和非对称性。神社突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是最具日本味的古代建筑,体现了早期日本文化之美的极致。

即使在天皇的居所京都御所,所有建筑的屋顶也均为草顶。同样,二之丸御殿、本丸御殿和作为德川将军离宫的二条城等重要建筑也均为草顶。而与京都御所年代相差不多的中国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是瓦顶。中国重要的古建筑几乎都是瓦屋顶,草屋顶只是偶尔用于民间。

→日本古典建筑中常见的草葺屋顶

3.天然而注重细节(www.xing528.com)

京都民居设计以直线形为主,很少采用曲线,基本上没有拱形结构。有些地方即使采用了曲线,也非常平缓,与占主导地位的平面图形产生鲜明对比,有一种弧线美。可见,京都建筑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很有创造性,尤其表现在它们的美学特征。除早期的神社外,都城格局、大型的庙宇和宫殿等,比较恪守中国形制,而住宅到后来则几乎完全摆脱了中国的影响而自成一格,其结构方法、空间布局、装饰和艺术风格等都与中国住宅大异其趣。茶室之类可以说完全是日本建筑的独创风格了,且富有人情味。同时,传统的日本建筑师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他们以敏锐的感官去探究空间的深层本质,进而转换成建筑空间的元素,以榻榻米、竹、石、纸和木头等简单的构成要素,形成独特的“空、间、寂”的日本美学。

个日式木制结构建筑

京都人对其民居、神社、寺院等传统建筑风格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坚持。京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是神社,早期的神社是模仿当时比较讲究的居住建筑的,因为在观念上,神灶是神灵的住宅,人们只能按照自己的生活去揣摩神灵的生活方式,而且建筑学在当时也远远没有达到专为神灵另创一种神社形制的水平。因此,这些早期的神社更贴近人民朴实的生活,它们的建筑风格代表着日本建筑的基本气质。另外,京都重视古城保护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惜工本的,同时带有前瞻性,注意注入新活力。所有建筑都会定期重建。

日本是一个极崇尚自然的民族。岛国狭小的空间,使得日本人以最细致入微的视角审视自然,进而以同样的方式利用自然、表达自然。“日本匠师是使用各种天然材料的能手,竹、木、草、树皮、泥土和毛石,不仅合理地使用于结构和构造,发挥物理上的特性,而且充分展示它们的质料和色泽的美。竹节、木纹、石理,经过匠师精心的安排,都以纯素的形式交汇成日本建筑特有的魅力。日本匠师对自然材料潜在美的认识能力,在世界上是出类拔萃的。”(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然而,日本使用自然材料并不是简单堆砌,而是一个认真权衡的过程,并将人工的加工痕迹完美地保留在材料上。如伊势神宫的“本宫”采用神明造的方式,建筑的柱子、平台、栏杆以及围护结构全为素木制成,但木材被精细加工,木纹清晰地表现着材质。建筑的屋面为草葺而成,但不同于中国古代茅屋做法的是,这些草被精心地修剪过,并保持着约30厘米的厚度。从两侧的博风板上,挑出各8根的鞭挂,其基部是方形,至前端渐变为圆形,细致精巧。再如,茶室的建筑完全追求野趣。建筑以原木为柱,草葺为顶,以素泥抹成墙壁,用白纸糊作门窗,掷席而成地板。建筑中,为保持自然特征,甚至使用弯曲的木材作柱、梁结构,甚至以虫蛀的木孔作为表现细节的方式。

4.简约而又突出意蕴

在日本文化的意识中,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因而对待任何资源的态度,都是充分利用,不能够有丝毫的浪费。这就形成了日本文化中很典型的“尽物之极”的特征。这样的特征表现在建筑方面,就是以最少的材料与人工投入,获得最丰富的建筑体验。这样的情致很自然形成了日本建筑传统中简约的风格,而这种简约所带来的,往往是最意蕴深长的建筑感受。实现这样特点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最和谐的建筑比例来得到直观的建筑形式。

比如,伊势神宫的鸟居形式十分简洁,一根横梁,两端悬挑地架在一对立柱上,再在稍低的地方以一根枋子插入,并无任何华丽装饰。与中国相类似功能的牌坊相比,几乎有些简陋了。然而,它所表现出的美不亚于后者,更不必说它对入口空间的实际限定功能。建筑整体与构件本身所表现出的和谐尺度与比例,在这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伊势神宫的鸟居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象征性的意味来实现这种特点,在这方面表现到了极致的就是日本“写意庭园”的枯山水。禅宗文化的空灵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日本“尽物之极”的观念是契合的,在园林建造上,很容易形成日本古典写意园林中这种最纯净的形态,表达出对色与空、幻与实的理解。用石块象征山峦起伏,甚至表现其形成的态势,寓动于静;以大面积白沙象征湖海,在沙面耙出来的细密线条,则代表了万顷碧波;两块峻石相依,象征山间峡谷,并延展出飞泻的瀑布。为适应这样的情致,枯山水很少植有高树,也少艳丽的花草,只是以静态的苔藓或蕨类植物装点其间。然而,这样的简单处理,却包含了世上的万千气象,以少胜多。

5.开放而又严守底线

日本文化是极具有开放性特征的,这不仅表现在古代历史,尤其是奈良时代对中国文化宽容的接纳态度上,也表现在近代日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上。作为一个岛国,少资源而多灾难,无疑会形成日本民族的孤独感与危机感,这样会引导日本去探求外面的广阔天地,会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天生的好奇甚至认同。加之日本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化,使日本人习惯多样化因素并存的环境,天生具备对外来事物的灵活性态度,培育了他们文化的适应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民族很容易以一种广博的胸襟接受非本民族的文化,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所用。但是,日本文化从来不是无条件接受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成形后,极少有大规模的外来异族的入侵,在这样的状态下,就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且充满了对外来文化的恐惧感和抵触感,其对于外来文化多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接受。尤其是日本文化有一个明确的底线,就是天皇信仰,其实是日本神道教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日本神道教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对自然的崇尚。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文化的自然表现特性,就固执地传承下来了。

比如,日本的佛教建筑是受外来文化(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方面,然而其中的一些建筑流派却无疑贯彻了日本建筑文化的特征。唐式建筑又称禅宗式建筑,继承的是中国唐代的建筑式样,但其表现出来的做法,却自然细巧地突出了日本本土的文化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