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建筑风格的流变及根源

日本建筑风格的流变及根源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建筑风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很多不同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这种选择的结果,可能是后来日本建筑虽很大程度地接受与模仿了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但仍然顽强地保留了其风格的最根本的一个文化根源。宫殿、寺院和私宅都首次出现了真正属于日本的建筑风格。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城堡式建筑天守阁的发展。和风传统在日本的文化方面,包括建筑文化方面,依然保持着明显的传承态势。

日本建筑风格的流变及根源

日本建筑风格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很多不同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在史前时期,日本人便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选择了相对轻盈透彻的结构形式,放弃了相对比较厚重的发展方向。这种选择的结果,可能是后来日本建筑虽很大程度地接受与模仿了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但仍然顽强地保留了其风格的最根本的一个文化根源。另外,相对充足的森林资源,使日本在建筑材料上更多地保留与利用其最自然的材料,并以一系列对木材加工技术的完善,更好地发挥了这样的自然风格。

↑日本古代木建筑

飞鸟时代(593—710年)是日本建筑风格初创的时期。这个时候形成的一些习俗,如都城的不稳定性,可以看作是针对其岛国灾难性环境状况的适应,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相对于物质的传承,更注重精神沿袭的特点。这个时代产生了非永久性的政权观念,甚至在其文化底层铺垫了属于游牧民族的特点。

奈良时代(710—794年)是一个模仿的时代。这个时候的日本,正如其当代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一样,对于中国盛唐时期的文化,采取了宽容的接纳态度。这个时期的平城京、唐招提寺金堂以及政府出资兴建的东大寺,不论是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建筑构筑方面,都最广泛地接受了唐代的形态特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日本文化。在这个接受过程中,日本并没有完全恪守中国的范则,而是有一些文化上的突破。如东大寺金堂的正立面,其基本形式还能明显看出唐风,但中部的处理手法使人联想到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对于严谨的文艺复兴形态的突破。

个东大寺(www.xing528.com)

↑依照平安时代的建筑样式建造的毛越寺本堂

平安时代是日本建筑风格的形成时期。这一阶段,国家的介入对于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品类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宫殿、寺院和私宅都首次出现了真正属于日本的建筑风格。它们虽然仍受到中国建筑的影响,但明显糅合了本土品味和佛教建筑的风格,并且从材料、结构和建筑方法等方面都更多地反映出日本的古代传统。这个时代所形成的日本风格,更多地表现在建筑布局方面。由于受到了佛教天台宗和真言宗的共同影响,建筑风格更加轻灵飘逸,原本具有的严格的对称格局被打破了,建筑布局更加自然。尤其是神道教与佛教的合流,使建筑的装饰风格更加突出,完全奠定了水平延展线条的建筑特征。这种水平延展的最典型代表就是这一时期的京都平等院凤凰堂,其建筑形式已经是完全的“和样”建造。

到了镰仓时代(1192—1333年)与室町时代(1336—1573年),由于国家权力中皇权的削弱和武士阶层的崛起,社会文化的走向偏重于简洁、清爽的不加装饰的建筑形态的方向。虽然这个时期产生了由中国传入的“天竺样”和“唐样”,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表现了日本文化固有的简约与质朴。特别是在室町时代,武士道精神与禅宗思想的影响深远,整个日本社会形成一种简朴的社会生活习俗,不论是建筑的总体布局还是单体细部处理,都更加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建筑物原本需要的纪念性效果在这个时期被减弱到最极端的地步。这个时期还有一个特点是产生了相对成熟的日本古代园林。作为建筑艺术的一部分,这些园林承袭了先前艺术与文化的很多特征,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建筑文化,尤其是与禅宗文化结合后,形成了日本建筑群落中新的构成要素:禅室与庭园。这些极尽质朴的建筑单体,有效地抑制了当时有所兴起的奢华之风,更多地以象征主义手法完成对意境的描摹。

桃山时代(1585—1608年)与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建筑文化更多地接受了西方思想,但仍然全面保持了其固有的文化特征。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城堡式建筑天守阁的发展。最初的城堡更多地借鉴了西方的建筑形态,以实用主义为构建核心。后期就更多地赋予了文化色彩,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这个时候,天守阁的屋宇、檐口、开窗以至墙面色彩搭配,都已经是日本的和风特征了。继这两个时代之后,日本进入明治时代(1868—1912年),在文化上开始了对西方的全面吸收。当然,这种吸收也有着日本的底线。和风传统在日本的文化方面,包括建筑文化方面,依然保持着明显的传承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