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构分析中边界处理的难题

结构分析中边界处理的难题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实际工程模拟的一个难题便是边界处理。传统的工程分析假定地面为无限刚,则可以将结构边界约束点按工程构造简化为铰接或者刚接,这对大多数工程是有效的。同时,由于构造处理和分析假定的误差,在边界区域,节点的受力远远比按照杆系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果危险。其模拟计算分析的难处,主要在于各个部分接触面的有限元模拟。但该方法无法考虑初始间隙,其实质是无初始缝隙的间隙单元。

现阶段计算程序对杆系模型的分析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精度,杆系单元的模拟和实际工程单元工作性能的比较精度很高。但是,对实际工程模拟的一个难题便是边界处理。传统的工程分析假定地面为无限刚,则可以将结构边界约束点按工程构造简化为铰接或者刚接,这对大多数工程是有效的。但是现代结构的体量越来越大,上部结构传递到柱脚的内力很多时候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因此传统的假定在这些情况下应该慎重对待。同时,由于构造处理和分析假定的误差,在边界区域,节点的受力远远比按照杆系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果危险。没有精细分析的设计,往往在这些区域形成设计真空,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时应重视上部结构-基础耦合计算的问题。这个课题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基础-地基耦合、基础-结构耦合、结构-基础-地基耦合等。其模拟计算分析的难处,主要在于各个部分接触面的有限元模拟。针对此问题,我们以钢结构-基础耦合计算为例,介绍3种适合工程的模拟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柱脚和基础顶接触面上设置桁架单元,桁架材料属性设置为只受压特性,即在受拉的象限内,应力为零的时候,应变很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适应性较广,多数具备非线性求解能力的程序均能胜任,且计算结果较准确。但该方法无法考虑初始间隙,其实质是无初始缝隙的间隙单元。

第二种方法,直接采用间隙单元。功能强大的CAE程序均有此功能。该方法的特点是:方便、结果较准确、可以考虑初始间隙,但求解参数设置多一些。(www.xing528.com)

第三种方法,直接采用接触分析。具体过程很简单,在上下两个面之间设置接触对就行了。该方法的特点是:结果最准确、假定少,但设置较麻烦,一般设计工程师操作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