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留巷段不同位置布设监测点,预先在顶底板进行标记,运用卷尺及顶底板移近仪进行精确测量。因此从顶底板移近量这一因素整体考虑,初步判断金凤矿倾斜大采高切顶成巷架后240m位置为保守稳定区,240m后可回撤临时支护设备。通过对切缝侧和煤柱侧顶底板移近量进行对比发现,前期切缝侧顶板下沉明显多于非切缝侧,说明切顶后在碎矸的摩擦下坠作用及老顶的回转下沉作用下,切顶短臂岩梁发生回转。
对留巷段不同位置布设监测点,预先在顶底板进行标记,运用卷尺及顶底板移近仪进行精确测量。通过对不同巷段顶底板移近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以下规律:
(1)顶底板移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架后40m之内,此段巷段距工作面较近,受采动影响,老顶回转下沉,尤其在端头架后40~60m顶底板会有明显移近,说明顶板已经有一次大的来压作用;第二阶段为架后60~130m,此阶段顶板仍没有完全稳定,仍受到矸石压实过程中的动压影响,但增长速度较第一阶段有所放缓;第三阶段为架后130m之后,此阶段所留巷道巷旁的矸石已压实,主动支护、被动支护与顶板压力达到一个区域平衡的状态,顶板有微量下沉,下沉速度也明显减少,不同位置及地质条件可能会稍有差别。
(2)以每天下沉量不超过3mm为巷段趋于稳定的评判标准,对不同位置的巷道稳定距离进行统计发现,多数巷段在架后150~180m位置顶底板移近变化已经很少,部分巷段架后200m区域稳定(例如4#测点和7#测点位置),且240m之内基本都达到稳定状态。因此从顶底板移近量这一因素整体考虑,初步判断金凤矿倾斜大采高切顶成巷架后240m位置为保守稳定区,240m后可回撤临时支护设备。(www.xing528.com)
(3)通过对切缝侧和煤柱侧顶底板移近量进行对比发现,前期切缝侧顶板下沉明显多于非切缝侧,说明切顶后在碎矸的摩擦下坠作用及老顶的回转下沉作用下,切顶短臂岩梁发生回转。可以发现,切缝侧最终下沉在150~350mm,煤柱侧下沉量在100~300mm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