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宗教乐舞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藏传佛教中的“羌姆”、伊斯兰教中的“萨满”舞。
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全国各大藏传佛教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羌姆活动。数以万计的信徒为了能亲临祭祀活动,有的不远数百里之遥,提前若干天便携家带口启程奔赴各大寺院,对神灵进行膜拜以求得自己与家人愿望的实现。羌姆依据各寺庙不同时间的佛事活动来举行,一般都在寺院大殿前的广场上…进行。
羌姆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排练。第二部分:正式演出。第三部分:结束仪式。
排练时要准备所需的各种道具、服装、面具、乐器以及坛城供品,在诵经祈祷阶段,寺院全体僧人集中念经,恭请众神和护法神莅临。诵经仪式场所,是寺院主殿的大经堂,这里除了原来供奉的神像、供品外,还要增加许多与仪式相关的东西。
表演时按各个寺院的实际情况确定表演的时间。各教派寺庙的羌姆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同时还有专门负责舞蹈训练的舞师叫“羌本”。“羌本”依照舞谱“羌依”的指点和上代“羌本”的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表演时,没有歌唱,气氛庄严、肃穆,具有很大的威慑力。高架于寺院屋顶上的唢呐、长号、莽筒、鼓钹发出洪亮而庄严的音响。专门担任羌姆表演的老少喇嘛们,头戴各种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按照神位的高低顺序依次出场,以示各路神灵已降临人间。羌姆可分为上师舞、本尊舞、空行舞、护法舞等。[10](www.xing528.com)
最后部分为砍杀和焚化“凌嘎”。负责砍杀“凌嘎”的是八位黑帽咒师,咒师们拥有“除魔灭咒”的本领,他们用各种法器砍杀“凌嘎”。全部仪式进行完毕之后,喇嘛们把“凌嘎”抬到一个空地上,随着“羌本” 念咒作法,焚化“凌嘎”。
鼓在萨满舞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主要法器,又是跳神时主要伴奏乐器。萨满舞是萨满的跳神活动,它的文化特征体现在与萨满教有关的神话故事、请神的唱词、鼓的击打与各种法器的运用之中。[11]另外在鼓的制作、法器的使用上,也反映出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例如:东北地区一些民族的萨满尚使用原始的“抓鼓”,而满族既用抓鼓也用单鼓;蒙古族萨满已使用“单鼓”;西北地区维吾尔族的巫师,则在别人击打手鼓的伴奏下跳舞治病。
萨满的服饰有很多的讲究。例如:达斡尔族萨满黄格,她把神衣上的360颗贝,解释为一年的360天;腰间系着24条腰带的法裙,表示24个节气。这说法正反映出达斡尔族已进入农耕经济为主的生活,但仍有畜牧与狩猎的遗存。又如鄂温克族萨满牛拉,她把神衣上缝着的12对小铁片,解释为人的12对肋骨,有了它能为人治病消灾。20世纪30年代她曾去过苏联,并带回12对闪光的钢片代替原来的铁片,认为这样可以增强法力。上述各种说法,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时代观念。
萨满跳神时鼓点的节奏非常丰富。如科尔沁草原蒙古族萨满的鼓点 中 有2/4、3/4、3/8、4/8、5/8等 节 拍,同 一 曲 调中,“2/4与3/4、2/4与3/8、2/4与5/8、3/8与4/8等,都可以交替使用”。维吾尔族萨满(巴赫西)使用手鼓,其鼓点就更为丰富多样,一些手鼓舞的鼓手多从中吸取各种打法,经加工后发挥于鼓舞的伴奏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