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传播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传播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音乐类别中,民歌的文化承载量是巨大的,以洮岷花儿为例。对于该地区的人来说,花儿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这本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它对文化程度并无要求,文盲也丝毫不影响欣赏花儿。[6]在甘肃洮岷地区,不只是文字,包括历史、政治、科学以及文化等均可以通过演唱花儿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授和传播。这便是古老的农耕文化的延续。旧时称女子年到15岁为“及笋”,叫“扎角儿”。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传播

在众多的音乐类别中,民歌的文化承载量是巨大的,以洮岷花儿为例。它的曲调种类虽然不多,其歌词的主题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举凡农、林、牧、渔,社会、民情、历史、传说,农民、牧民、贩夫、脚户、工匠等,都可以从“花儿”的唱词中看到他们的色彩、面貌和身影。[5]其题材有爱情的、农作的、娱神的、政治的等,非常广泛,可以说无所不唱。对于该地区的人来说,花儿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这本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它对文化程度并无要求,文盲也丝毫不影响欣赏花儿。[6]

在甘肃洮岷地区,不只是文字,包括历史、政治、科学以及文化等均可以通过演唱花儿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授和传播。

(1)服饰文化方面。改革开放前,岷县农村五十岁以上的人,冬天穿大襟棉衣,夏天穿大襟单衣。“园子角里杏花开,去了就给女儿说给,叫穿我的毛蓝坎肩来”。这里的坎肩,指的就是马甲,马甲有棉马甲和夹马甲(中间没有装棉花)之分,当地不分男女老少都穿它。(www.xing528.com)

(2)饮食文化方面。该地区的民俗中如遇上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总要蒸一盘花卷或大馒头,装进背篼里送给事主家。事情了结回来时,事主家要在送礼人的背篼里回放花卷和馒头,表示吃不尽拿不完之意。这便是古老的农耕文化的延续。“路上走的尕娘娘,下馍(音蛤蟆)背篼我背上,你把你的娃抱上。”

(3)地方风俗方面。“扎角儿上马穿绿鞋,痴等光棍儿添箱来”。旧时称女子年到15岁为“及笋”,叫“扎角儿”。扎角儿又可引申为成年姑娘。“添箱”指当地姑娘出嫁前一天,亲朋好友给新娘陪嫁的衣柜或板箱里装衣裳、鞋袜、盘缠或粮食,这种风俗叫“添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