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思维方式,在连续性的文化体系中也同样体现出承传性的特点。比如:我国出土的新石器中期的一音孔陶埙和新石器时期的二音孔陶埙,都带有明显的小三度音程。小三度是五声音阶的基础音程,据乐律学家推测,可能在当时古人的音乐思维中已经形成了五声音阶;或者至少说明在中国原始人的听觉思维中已存在五声音阶的雏形。这种以小三度为特征的五声音阶,一直到今天依然成为我国民间音乐最重要的音阶形式。这正说明中国古代的音乐思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经数千年承传至今。
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特点还体现在横向的单声部思维上,田青先生称之为“线性思维”。这一思维特点在各个时期的传统音乐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五四”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和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一些音乐志士尝试将西方音乐多声部的思维方式用于中国音乐的创作中,这种努力一直延续到今天,甚至成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本身的形态特征,旋律思维依然是音乐思维的主体。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不少音乐家在为建立中国式的和声及中国式的复调方面做了各种尝试和研究,但这只是在借鉴西方音乐思维的概念中所做的尝试,从本质上来看,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方式还应该说是“线性” 的。事实上也是这样,尽管有学者曾经在为建立中国式的和声体系做努力,也提出了中国式和声应用的可能性,但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内容,甚至是坚持倡导“中国化”的音乐学院,他们的教学依然延续西方的作曲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如何真正站在中国音乐的传统的立场上,来审视中国音乐的当代发展,是每一位中国音乐家和音乐学者都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从未形成过类似西方音乐的系统化的作曲理论,原因是这种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多声思维,这恰恰违背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特点。中国传统音乐十分强调调式运用,有一套十分完备的调式体系(宫调体系),它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思维方式的特征。所谓调式关系,主要指音和音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就是所谓“线性”的联系。这种线性思维方式始终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特征,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西方音乐的思维方式早已充斥当前中国音乐的方方面面,但作为延续至今的各种传统音乐的形态类型,它们的思维方式依然是“线性”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