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普通高校将公共音乐课程设定为任意选修课程,学生可选可不选,无硬性的学分要求,这样的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不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法,从普及与提高出发,是高等职业学校当前和未来较为理想的音乐课程设置。目前,音乐教育大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的。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科学设置

音乐教育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合,是指导学生获得全部教育性经验的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其目标是“以人为本”,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普通高校将公共音乐课程设定为任意选修课程,学生可选可不选,无硬性的学分要求,这样的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不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课程应该设定为必修课或限定性选修课,并在学分上做一定的强制性要求,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一定的音乐课学分,以保证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的普及化。

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加强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推动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在此指导方案中,推出了《艺术导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等八门限定性选修课和《交响乐赏析》等八门任意选修课程。但这只是一个宏观上的指导,不一定完全适合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实际。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广西地区普通高校当中,多数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较差,较多的来自兄弟民族的大学生希望了解到更多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而教师在开课上,却多以自身的专长或者结合自己的一些课题等来开设课程、选择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之下,结合实际,编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音乐基础知识类、史论与作品欣赏类、音乐技法实践类、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赏析类等课程。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学生音乐素质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让学生欣赏古典、民族音乐的同时也不排斥当下大学生喜欢的一些青春热情的现代音乐。在欣赏之外,针对大学生对实用技能学习渴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授课形式,给大学生多样化的选择,让大学生从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感受音乐,做到普及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我们应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育人体系,该系统在学院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的关心下,构建音乐教育课程基本模式,制定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设计音乐课程的结构比例,建立音乐教育教学实施的运行机制。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制定出音乐教育的教学大纲,分别拟出同一年级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计划和要求,使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学习,逐步纳入学分制,走向正轨。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法,从普及与提高出发,是高等职业学校当前和未来较为理想的音乐课程设置。(www.xing528.com)

从音乐课程形式上来看,首先要巩固音乐选修课。目前,音乐教育大部分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的。所谓“选修”不是可有可无,学校和教师要大力宣扬,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实际能力,开设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自己认为最理想的音乐知识结构的条件和环境。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一门,才能取得一定的学分;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允许选修2门课程,取得更多的学分。选修课可按认知、情感和技能三大领域来规范;也可按音乐艺术的规律,分成几大类,如:基础理论类:音乐史与作品欣赏类(可从音乐史学、作品体裁、表现手段、表演形式等不同角度);表演实践类:小组、团体形式的合唱、合奏课;个人技能类:声乐、各类器乐、指挥等,通过个别学生的技能课训练,为各系培养艺术骨干,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跨学科类:可结合本学校的专业特点与开课条件开课,如“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心理学”“计算机音乐”“音响学”等。其次是普及音乐必修课。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是从低到高的多层次金字塔形结构,中低层次是大多数的。从普及与提高出发,从“科学教育”向“人文教育”出发,音乐必修课的开设应是高等职业学校当前和未来较为理想的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体现音乐审美能力高低的尺度。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须从根基做起——广泛普及音乐基础知识,开出一门综合型的音乐必修课。

从音乐教学内容上来看,部分高校还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在选择教材或自编教材时,要根据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定教学计划,并注重内容的安排。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关注音乐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选择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作品,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还要注意作品的现实性,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于不同时代的音乐艺术整体的理解把握,争取在有限的音乐教育时间内,通过精选的、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适应国际音乐教育的大趋势,在教学中,必须仔细考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以着重加强对学生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为立足点,对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了解。音乐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凝结着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思想和价值取向,并以其观念的形态联结着历史,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和文明链。音乐教学内容应体现思想性、民族性,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积极作用。通过音乐本身感人的力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使命感,达到育人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