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音媒体应用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音媒体应用与创新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声音媒体应用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在范围、使用率上都较为理想,这是由音乐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典型示范是指在高校音乐教学课件中,利用各类资源提供具有示范价值的声音媒体,其作用十分突出,应用也极为广泛。

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声音媒体应用与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对相关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声音媒体是高校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媒体类型,在应用效果上,声音媒体远比其他媒体更为突出。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所谓多媒体,其发展之源正是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的联合应用,声音媒体可以看作是引导多媒体技术出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课件中声音的运用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课件的质量,而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声音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供更强的学习刺激,加强了学生的记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听的音乐和解说词可使呆板的文字和静态的画面更加生动,音乐的运用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音响让人有真实感,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听来辨别不同乐器的音域特点。同理,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用多媒体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旋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的音响会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非常重要。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协助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为音乐审美氛围的营造提供帮助。

(一)声音媒体应用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无论在范围、使用率上都较为理想,这是由音乐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旧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文字、图片、符号、乐谱等,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不大。其实,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听觉感悟信息,这有别于文字和图片,即使书本上的乐谱,也不能明确、现实地表现出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只有通过听觉系统才能完整、系统、本质地再现音乐所表达的信息。而多媒体的应用,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和编辑,有针对性地将音乐形式引入课堂,有目的地使用音乐信息内容,将音乐的听觉与现场的视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深切地感受音乐,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与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与表达的激情,最终达到理解、感知、创作、表达的音乐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所表现的内容,除了要选择有价值的媒体类型之外,还要注意不同类别媒体的应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不仅要将教学的知识点包含其中,而且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使用、有利于学生创作的角度出发,审慎筛选多媒体形式,深入优化课件内容,充分结合学习要点,使自己的多媒体课件达到直观性、趣味性、准确性的要求,易于学生理解,易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在课后能留下深刻印象,并能激发他们探索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音乐内容去参加更多的音乐学习与实践;在音乐学习、实践与创作过程中能很好地表达音乐所蕴藏的情感,很好地刻画音乐所展现的形象,很好地阐释音乐所寓意的情绪,真正达到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推动学生学习音乐、感悟音乐、创作音乐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来自声音媒体的支持。当前高校教学中声音媒体的应用主要有声音媒体的选取、实践应用、丰富性三个方面。

网络时代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性,尤其是在教学可用资源方面,但也由于资源总量大、来源广泛,教师在进行选取时,有可能面临相关问题,在声音媒体资源方面尤其如此。如教师在搜索引擎或者专业的音乐资料库输入“天鹅湖”,可能会发现10个以上不同版本的媒体信息,而且不同版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别。如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建有校内资料库,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国高校在应对该问题时,一般性的措施为直接引用现有多媒体课件,或者通过获取下载权限的方式得到资源,但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比如教师需要某部电视剧的背景音乐,在互联网上搜索时,所获资源可能带有较多的其他杂音,或者响度不高,也可能缺少教师需要的某些片段;如果教师自行进行声音媒体制作,一方面受制于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消耗时间,使教学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在实践应用方面,包括情境创造和信息提炼两个方面,情境创造往往与声音媒体的应用直接相关,如教学目的为培育学生形成多音乐的感悟、创造力,一般会营造较为安静的环境,并通过悠扬的音乐进一步使学生能够融入场景中。目前的教学情境创造往往注重图片与视频,音乐媒体更多地起着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音乐媒体时,往往不会严格甄别旋律上的差异,只要节奏能够满足需要就可以作为背景音乐。这一方式并不能发挥出声音媒体的最大价值,比如贝多芬的经典复式音乐《献给爱丽丝》,其旋律的反复十分明显,学生可以在重复欣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在旋律上变化多样,重复部分很少,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感受音乐之美,但理解的深刻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在信息提炼上,声音与文字、图片媒体不同,其信息是蕴含在旋律与节奏中的,如果出于培育学生创造性的目的,就应减少对信息的高度提炼和概括。但由于声音媒体在选取上的缺陷,又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当信息通过教师完成提炼后,对学生的实际作用必然会受到影响,声音媒体在音乐课堂上的价值就降低了。丰富性问题是指高校音乐课堂上应用的声音媒体总数、类别情况,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信息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而相同的教学信息则是用画面和声音同时呈现的,可以强化教学信息。目前,多媒体技术、声音媒体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将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资源同时使用,或者融合的程度不高,存在着缺陷,导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声音媒体应用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在后续工作中提供声音的典型示范、强化实践、丰富信息量,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声音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典型示范是指在高校音乐教学课件中,利用各类资源提供具有示范价值的声音媒体,其作用十分突出,应用也极为广泛。许多音乐学院都积极采用这一模式,通过提供优质资源以保证声音媒体的基本价值。包括音乐教学中大型乐曲的欣赏以及歌曲的演唱示范、乐器的演奏示范等,都利用了声音媒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典型的应用包括四个基本原则,即时间接近原则、空间接近原则、听觉分离原则及组块原则。时间接近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当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同时呈现时,其效果往往比在分别呈现时更好,而两种风格的声音媒体则不能同时呈现,往往需要给出明确的界限,比如短暂的停顿。这是因为学生在阶段时间内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有效容纳过多的视觉听觉信息,通常也不能完全容纳、甄别过量的某一类信息。空间接近原则是指在应用声音媒体时,应注意其空间感,即利用立体声设备全面地展示声音信息,而非利用某一个单一软件给予“点”“面”展示,紧凑的空间感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最小的视觉探索范围能恰当地把声音所表征的信息和图画所表征的信息联系起来。此外,空间接近原则还指教学内容和声音媒体的结合程度,比如在讲解巴赫音乐特色,强调其复式特征时,可以同步播放巴赫的作品,使学生直观感受复式的乐曲。听觉分离原则是指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需要针对不同特点、不同教学目的选取合适的资源,并要求学生分别听取、汲取知识,以避免知识内容混乱的问题。应用听觉分离原则,当没有额外的声音呈现时,学生在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间容易形成恰当的联系;当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或者差异较大的另一种声音媒体一起呈现时,听觉工作记忆量就会出现超负荷,不能形成恰当的联系,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组块原则,是指在应用声音媒体时,应重视分隔使用,以部分文字、图片媒体与对应声音媒体组成一个模块,给予系统的展示,其他文字、图片媒体与对应声音媒体组成另一个模块,也给予系统的展示。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当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呈现,而不是在较长的时间内交替呈现时,学生对多媒体资源所传递的知识联系效果要好得多。由于每一个板块所展示的知识是固定的,当学生理解其中一部分时,可以很自然地延伸思考,理解其他部分,如对巴赫音乐特点的学习,在利用声音媒体表现了复式音乐结构后,可以结合文字、图片进一步加以理解。如果这些媒体信息是在不同时间内分别展示的,虽然知识内容相同,但学生思考的延续性已经被破坏了,很难快速地将知识联系起来。同样,如果声音媒体的解释以大版块形式出现在其他知识之前或之后,工作记忆也会超负荷。(www.xing528.com)

强化实践在各级别、各科目的教学工作中都十分重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声音媒体属于基本教学资源,学生对音乐的基础认识来自文字,但深入理解和感悟则有赖于声音媒体,得益于信息技术、制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古代器乐、声乐还是现代音乐,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存储下来,运用到课件中,为学生提供各种声音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其核心内容包括情境创造、实践平台建设和互动实践三个方面。情境创造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常见,借助发达的技术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类情境得到越发完善的模拟,如欧洲古典风格乐曲的展示,可以调用巴赫、莫扎特等名家的作品;展示现代草原风光,可以展示与此有关的歌唱家的作品,创设符合要求的氛围,将创作背景、文化元素融入音乐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理解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得到提升。实践平台建设是强化实践的核心方式之一,也是保证声音媒体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我国实践平台的建设目前并不十分完善,主要问题包括实践平台数目少、不规范等。一方面,我国各地的音乐高校学生人数基数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音乐实验室往往只能集中用于教学工作,无法供给部分学生进行单独学习。与此同时,校外实践方面也不尽完善,校企合作开展速度与学生人数增长速度、人才需求增加速度相比略显滞后,学生进入企业、社会机构后,获取的实践机会也有所不足,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实践平台的建设。在后续工作中,首先要求加强校内建设,增加实验室数目,考虑到高校财力水平,不要求集中建设大型综合化音乐实验室,校方可以采购满足一般性学习需求的设备,建设一批小型实验室,学生以5人为一小组,通过学生证进入小型实验室进行学习活动,并要求学生提交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与学习报告,以免实验室被用作他途或者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丰富的信息量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之一,其直接作用是提升对学生基础的培育作用,为后续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研究也表明,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得到保证,而丰富的信息量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声音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够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避免教学方式单一而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声音媒体不但可以提供各种音乐,还可以通过变换节奏来变更知识内涵的传递。通过对声音进行操作控制,学生可以在暂停时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某一段音乐播放后暂停,使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便于理解知识和拟订后续学习方法,或在整段乐曲播放完成后进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和有效学习。具体来看,丰富的信息量可以从教学内容、整体性及合理的控制三个方面入手。教学内容分析是应用声音媒体的基础,是指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内容及单元目标。教学内容分析决定了声音媒体在课件中表达的内容,也就决定了所用媒体类型。如关于音乐特点的教学,其课件内容必然是丰富的,需要声音媒体作为构成要素,该课件中的音乐应具备代表性,也应具有丰富性,要求教师合理进行选取。由于每个学生存在着智力、基础知识和身体方面的差异,对来自外部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思维、处理、记忆和应用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必须在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的同时对教学对象也进行分析。对使用对象的分析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分析、基本知识分析、学习环境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对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如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等形成比较深入的了解,以便确定声音媒体的类型。如多媒体课件使用对象是高校大一学生,则要增强声音媒体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忌平铺直叙地运用大量的解说词和大量的专业知识,要适当地通过复式音乐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特点的理解,而且要适当地变换节奏、旋律。借助多媒体设备,教师能很简单地对声音进行控制,以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达成教学目的。如果教授的对象为大三学生,由于大三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知识存储和学习记忆,构成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能够用以前的知识解决现在的问题,注意力也较易集中,所以声音的知识含量要高,专业性也应更强,以便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内部是以数字方式工作的,所以计算机中音频的获得一般是以话筒、立体声录音机作为音源输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中所附加的声卡进行采样、量化及编码,将连续变化的模拟音频信息转化成数字化的音频信息,并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盘上。而要将它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还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音频处理,如音频的采集、音乐的合成、音频的编辑等,这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音频处理技术。硬件性能,如声卡、录音机、话筒、音箱的质量也应保证,以确保声音媒体的价值。内容上符合教学需要,也要在组合上符合教学理论,并注重运用的方式方法。

声音媒体的整体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得以体现,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兼顾其同一声音的整体性和不同声音的整体性。对同一声音来说,其整体性既要考虑旋律的优美、节奏的变化,还要考虑分贝的适中,词语的精妙,要形成一致的基调,维持一致的风格,不能顾此失彼;只要能完成教学、满足课堂需要,所选择的多媒体素材一般不强调乐曲结构的完整和乐曲表达的独立。声音媒体在高校音乐教学运用中,还要将声音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内在联系贯穿于整个多媒体教学课件中,注意不同声音元素同时出现的表达整体性,使不同的音乐元素所表达的音乐情绪、音乐氛围与整个音乐的主题思想和画面结构相一致,注意用声音的丰富元素创造出既有丰富内容、主题明确,又有纵深结构、层次鲜明的音乐总体效果,使学生能感受到音乐整体性所表达的协调度与饱和度,感受到用声音整体性使音乐主题得到渲染与升华的感染力。

声音媒体的整体性还体现在音量(响度)、节奏、关联性三个方面。所谓音量的整体性,是指音乐教学中所选声音媒体的节奏变化,单一教学环节内选用的声音媒体应具有节奏一致性特征,比如在作曲教学中,选取的对象为进行曲。该部分最好都选用进行曲,如果加入交响曲、圆舞曲,可能由于知识杂糅而导致学生学习上的困扰。各声音课件的音量(响度)前后差别不能很大,让人有不和谐的感觉,无论音乐是以背景形式出现还是以主要资源的形式出现,其音量(响度)都应尽量保持一致。节奏的整体性是指音乐课堂上的声音媒体在节奏上是有次序而连续的,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化内容,能够传递出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音乐课堂上的声音媒体要以受教育者适宜的心理感受为重要依据,如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如果直接引入快节奏、多旋律变化和高响度的音乐,可能会引起心理不适,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引起共鸣,所以要对各种声音元素进行有规律的结合、搭配、排列,通过主次强弱、高低和快慢等具体节奏的交替变化,组成一个流动过程,使整体节奏富有变化,不至于使学生总在一种节奏中失去学习兴趣。当然,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课件的总体节奏,而且声音的节奏要与画面节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相互统一,才能达到声音节奏运用的最佳效果。关联性主要指声音媒体与其他媒体的结合,在六种媒体中,除文字媒体外,其他媒体都很难单独使用,包括声音媒体在内,即便将其制作成一个课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也难免显得单薄。现代高校的音乐教学,讲究多类媒体的融合,各类媒体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声音媒体的同时,结合其他媒体进行整体设计,避免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地展示声音媒体,也不能混乱地应用多媒体,应根据知识体系进行具体设计,力求多样化同时保证整体风格的统一。比如图片媒体和声音媒体,二者互为桥梁、互为引线、互为主导、并重发展,是和谐统一的,可以在展示图片的同时展示声音媒体,如草原风光、人文环境等。此外,图片媒体和声音媒体等多类媒体的联合应用需要避免单一媒体过重、过薄问题,笔者认为图片只作为装饰,在设计时片面重视声音媒体,同样会影响主题内容的表达和知识信息的传递。

对声音媒体的控制是丰富信息量的一种方式,避免信息总量过大或者过小等问题,它更偏重于技术控制。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教学、高质量教学,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掌握人机的交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教学信息和媒体课件进行选择性控制与利用。这就要求在媒体课件的每一个页面上都建立声音控制的独立模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全方位实现对声音媒体的控制使用。在多媒体课件中对声音的控制要考虑功能的实用性、选择的多样性、操作的便利性等方面。其控制方式必须具备可优化、可持续、易学、易记、易辨认的功能,这是对技术设备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声音媒体制作和控制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因为我们在多媒体课件中对声音的控制并非只设计和使用一个简单的开关,要实现全面的声音媒体控制,就必须做到随时操作声音的重复,声音的回放,声音的节选及声音的快进、快退等,更深层次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随时选择分离伴奏与歌唱等高端技术。当然,简易而有效的操作是实现声音控制的必然要求,因此选项按钮不能太隐蔽,要直观、形象,容易辨别。也可以不必完全依赖按钮,通过感应器控制菜单,进行声音媒体调控,而且对于同一种功能也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控制,教师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控制设备和教学进程。可优化性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和教学环境,如听力较差的学生或者较嘈杂的教学环境等,如果设备拥有语音识别系统,则可以避免嘈杂声音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提高,音乐教学中对声音媒体的运用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应用时应注意两点:其一,要注重声音媒体与其他媒体的结合,做到取长补短。其二,要坚持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声音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只有系统分析、精心选择、综合运用,才能发挥出声音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