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环境及其设置概述
1.心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勒温曾提出心理环境这一概念,意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心理环境就是那些对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实际影响,即被人们所感知并作用于人的心理的各种环境因素。教学心理环境指的就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对教学主体的心理发生了实际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处在一个刺激丰富、身心各方面都得以调动的情境中时,工作效率才是高效的。对教学而言,各种丰富的外界刺激可以称为教与学的外部条件,而个体情感、意志的投入是教与学的内部条件。当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得到满足或者二者相互作用时,教学和学习能达到最优化。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内外部条件,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它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果传递的是一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信任和期待的信息,则会使学生在内心产生对教师的认可、好感和信任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产生情感共鸣和期望效应。其次,它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学生能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最后,它有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教室心理环境营造的原则
(1)快乐性原则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其目的是要使学生享受到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在营造教学环境时,应突出教学心理环境的快乐性原则。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伴有情绪反应的过程,情绪对认知有一定的组织和瓦解作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愉快的事情往往不经过意识就被知觉所抵制,室内安逸舒适、气氛热烈活跃、情境生动感人、教师教学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等是快乐原则的一般要求。
(2)整体性原则
营造教学心理环境时强调整体性原则是因为教学心理环境是一个各种因素共同构建的“心理场”,各个部分既有独特作用和地位,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不可割裂的整体性。因此,不能因强调某一因素而忽略其他。
(3)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主要指的是教学心理环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性。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是一个具有内隐性的“软环境”,其作用的发挥要依靠外在形式将实质性的内容表现出来,因此,在保证内涵作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种形式。但是,教学心理环境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心理环境气氛的营造而对主体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心理环境的内容才是营造的重点,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避免只重形式而忽略更为重要的内容,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二)音乐教室心理环境的营造(www.xing528.com)
1.注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环境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教师在营造环境中起主导性作用,要让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感受到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平等对待,从而经历民主的教学活动民主的过程。课堂音乐教学环境,需要一种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要首先喜欢教师,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这样学生才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情感融洽,教学环境更轻松自如,从而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这包括:①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语言要恰当,包括语调、语气。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并力求生动有趣;②良好的示范环境,教师的音乐表演要规范从容,教师的示范有可能是学生对音乐的首次亲身感受,所以要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③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在教学中作为积极的组织者、平等的合作者、虚心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发展的倡导者;④稳定健康的师生情感。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原则。真情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拥有优秀品质,展现个人魅力,自然会被学生爱戴,并成为他们的核心,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师生感情。
2.营造沁人心扉、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是说有一种锦鲤,也是一种可观赏的鱼。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身体尺寸与它所生长的环境有关,把它放入小点的鱼缸,它能长两三寸,把它放入大一点的鱼缸,它能长七八寸。放入更大的鱼缸,它能长得更大。若是放入湖泊,最长的能长三尺。同样,对于我们的教学,只是把学生限制在课堂里,学生的思维可能仅限书本,创造力很难飞出课堂。若是把学生放入社会这个大的课堂,让学生回归自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就可能是无限的。再者,狭小的教师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使学生只能“固定”在座位上,学生的发展也只是“小范围”的。
首先,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是对学生本性、天性的尊重,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才能使处于不同生态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也敢于参与课堂、敢于表现。同时还要创设开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认知结构、思维模式还不完善,这时教师的一句评价、一个观点都可能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形成学生自我认知的一个有效参考因子。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开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中允许有多种声音存在、多种观点共存,而不是一言堂。把关注点放到学生思维的发展上,而不仅仅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学生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形成了善于创新、求异的思维,也就为学生日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扩大课堂的时空。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中进行,但学习则是可以延伸到课外的。要在适当的时候使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加深课堂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这块肥沃大课堂上充分汲取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养料。实现学生整个人生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同时多举办一些音乐类的晚会,加深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师生在45分钟内“花盆式”的空间交流和了解也是有限的,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增进友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最后,创设富有激情的课堂。现代心理学曾归纳过一个情感表达的公式:情感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学习是一项需要情感和激情的活动,教师要用自己富有激情的声音去调动学生的情感,让情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以自己的情感去培养学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沁人心扉的、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乐思善学的好习惯。
3.树立信心,重视对音乐学习或活动的肯定性评价
重视肯定性评价,产生成功体验,树立学习自信心是营造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保证,因为肯定性评价能为教学心理环境提供安全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业成绩等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的评价。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它可以是口头的表扬、鼓励或批评,也可以是书面的评分、评语。通过评价,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的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价中了解到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态度,找到行为的依据。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他们可能因为教师的某次肯定性评价而喜欢该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课程。
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描述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大不相同。佩奇的实验证明:顺应性评语,即教师针对学生答案中的优点和缺点所给予的简短评价,具有最高的强化作用;其次是特殊性评语,即教师所制订的千篇一律的评语,这种评语由于不针对个别特点,其影响要弱于顺应性评价;而无评语组的成绩最差。这提醒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时,除了给予分数和等级以外,还要加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评语。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评语的要求不同,而且,由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评语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