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词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宏观的,指国民经济,即所谓国计民生;一是微观的,指经济上合理,也就是节省费用。依此,环境经济也可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定义:前者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加强环境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为环境经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后者主要属于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保护损益分析的方法论方面,要求全面地权衡比较经济效果与环境效果,使经济规划和环境措施的方案达到最优。这样,环境经济管理上原则性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使有关问题得到更合理满意的解决。
1.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在国内更是处于萌芽阶段,刚刚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断扩大与深入,这门学科也迅速地发展,范围愈加广泛,理论也更趋完善。
约在1975年以前,环境经济学主要围绕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引起环境污染的经济问题。着重研究造成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质量的经济原因和对策,引起的经济上的损益及其分配,以及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与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同时,把环境质量当作一种商品或劳务(Goods or Services),消费者应付出代价而不能无偿地使用;并把环境外部费用纳入经济制度的结构内,加以管理控制。这是环境经济学的初始阶段,人们称之为污染经济学或公害经济学。
与此同时,有一些学者,特别是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提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或破坏;认为经济发展不仅要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公害,更重要的应该不违反自然系统的生态规律,不使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和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受到破坏,以致生产不能持续地发展。他们认为环境经济学的任务应该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必须同时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涉及了生态经济学的部分内容。的确,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比之污染周围环境,其危害的影响要广泛得多;而且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因此更加深入了。
此外,还有些经济学家们着重研究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问题。他们认为资源的浪费不仅污染人类生活的环境,而且阻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于是便提出了资源经济学的概念,专门开展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更新增殖的研究,其中特别强调时间在资源利用上的重要意义。只要在下一段时期中,资源利用所得到的效益小于取得资源所需付的费用时,尽管在数量上这种资源远未枯竭,但在经济学上就认为该资源已经耗尽了。也可以说,资源的保存或合理利用,意味着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资源利用如果不经济,就说明资源已经耗尽。目前在国际上,资源经济学和污染经济学已发展成为环境经济学中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环境保护工作更深入到国土利用的领域。加强国土利用的规划管理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国土利用的关键是环境区域规划;它与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而成为其指导原则之一,象一根红线贯穿在区域建设和综合经济规划的始终。同时,环境区划的关键是合理布局。它是根据一个城市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能源结构、劳动力、交通运输、资金等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以维护自然系统的最佳生态平衡为核心,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做到布局合理、规划得当, “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这是环境保护最近发展的一个特点,即把综合防治和规划管理摆在重要地位,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从宏观经济上以较少的代价取得较好的环境质量。这样,环境经济学和国土经济学便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上述情况说明,环境保护工作在内容上由控制防治环境污染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再到研究制定国土利用规划;在方法上由个别的治理技术措施到综合防治和利用,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到系统的科学规划管理;在理论上由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平衡模型到环境自然系统的生态规律,再到社会政治的经济规律;各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断地发展扩大。结果,环境经济问题的内容也逐渐深入与充实,环境经济学便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内容丰富的学科。有人甚至认为广义上讲,环境管理学也应属于环境经济学的范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们是一件事物的两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2.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www.xing528.com)
从上述环境经济管理问题的发展过程来看,近来环境经济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它的影响因素包括诸如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等许多方面,而且又多因时而变和因地而异。对它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具体内容,迄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但可以概括地说,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对立统一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研究环境管理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略地归纳几方面简述如下:
(1)在基本理论方面,环境经济学是严格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全面的系统科学的观点,用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方法,研究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的计划经济,实质上就是一对私与公的矛盾。要解决环境公害问题,必须先公后私才能达到公私兼利,使社会经济效果最优。同样,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也是一对矛盾。必须全面地看到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使它们协调一致,共同前进。因此,在环境经济问题的研究中,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坚持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运用矛盾论的基本原理,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2)在基本理论方面,还有另一个极重要的研究内容。那就是在上述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研究经济规律和环境问题,特别是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内在联系,阐明其表现形式和特点,以便进一步提出经济合理的解决办法,使理论为实践服务,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有些人认为生物圈的最大容量是人类经济发展均极限,科学技术不能再向前进展,经济发展也要加以仰制并稳定在维持简单再生产的状态,甚至回到自然生活中去。有些人则脱离了社会的现实条件,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看成是僵化不变的东西,停留在已有的科学结论上,固步自封,不求上进。这些认识看来都是片面的,不符合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的观点。就目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平看来,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的目的应该是,在保持适宜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谓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指自然科学而应包括社会科学;也不仅仅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还应包括用最少的代价保证人类最适宜的环境。这样就能够恰当地把环境问题的特点渗透到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中去,作为环境经济学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基本规律既是社会主义环境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目标和归宿。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和综合平衡轨道并利用价值规律,加强环境经济管理的办法和措施。
(3)在应用方面,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有两点。第一,研究污染防治与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包括环境污染与资源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生产和社会经济损失的评价,废弃物治理与利用途径以及区域性或综合性防治方案的经济比较,制订环境标准时确定标准形式、项目和水平的经济准则与方法等。第二,采取经济措施以加强环境管理和提高环境效果;包括废弃物治理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的经济奖励或补助办法,以及征收污染税(即排污收费)、资源利用税和污染事故罚款等经济措施。此外,还要研究如何建立环境保护的基金和发展环境保护的产业部门等。
(4)在环境数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方面,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把投入-产出(Input Output)、费用-效益(Cos-Benefit)和费用-有效性(Cost-Effectiveness)等经济分析与评价的技术,推广应用到环境经济问题中去。这种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技术来研究并建立环境经济数学模型,以便对各项技术方案、规划设计以及方针原则做出最优决策,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特征,也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内容。
投入-产出分析也叫做部门平衡分析。它是从宏观上分析国民经济各部分之间数量上互相依存的关系和预测再生产的综合比例的一种科学方法。到六十年代末环境问题突出以后,把污染防治工业作为独立的一个生产部门列入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中,进行污染控制的经济分析,建立了包括废弃物和生态商品等物质流的投入产出表。这样,投入-产出分析法便发展成为预测和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对环境经济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轨道。
至于费用一效益分析和费用-有效性分析,一般多用于选择环境经济与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时,比较各方案在经济上的得失利弊并指出它们先后次序,以供决策者参考。这两种分析技术的详细内容见下文,这里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