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世界粮食生产总的来看还可以,只是由于生产和供应的分配不均,以致造成严重的问题。据联合国1963年的调查估计,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约有20%营养不良,即粮食的供应量不够或人体的供热量(卡路里数)不足。另外,约有60%营养不良或食物质量不好,即大多数缺乏需要的蛋白质。这种情况迄今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图5—2示出自从1955年以来,世界发达的和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全世界总的粮食供应情况;图5—3表明全世界各地区蛋白质供应的情况。
由图看来,在这段期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增长约60%,而人口增长50%多一点;因此,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的粮食供应量提高了一些;而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由于人口增长较慢,所以每人的粮食供应量提高较多。
图5—2 发达的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全世界的粮食产量
(2)按1952-1956年的指标数为100。
图5—3 世界各地区食物中蛋白质的供应量,有阴影处指的是动物性蛋白质(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
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粮食供应量最为缺乏;特别是非洲,在十七个国家中,约有六千万人严重缺粮。除南非和津巴布韦以外,所有的非洲国家都进口粮食。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吉布提、苏丹南部、乌干达北部等严重缺粮的地区,因缺粮每天共饿死5万多人。在1973到1974年的大旱时期,这个地区饿死的约17万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有政治的,另一方面也有地理的。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粮食产量不足的地区。(www.xing528.com)
据联合国统计,1974到1976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为14.3亿吨,产量与供应的分配情况见表5—6。
美国1980年每人粮食的供应量平均在1000公斤以上。
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5亿亩,约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却能养活了约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近10亿),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1952年我国粮食产量1.6亿吨,平均每人285公斤;1981年粮食总产量达3.25亿吨,人均325公斤。在此期间,粮食总产量虽增加一倍以上,但由于人口激增以致人均产量却只增0.14倍。我国粮食的人均产量比印度高出许多(见表5—7),接近于世界的平均数(见表5—8)
表5—6 世界各大洲粮食平均产量
表5—7 1980年中国与印度粮食产量与人均量
表5—8 全世界粮食产量和人均量(按44亿人口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