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心源性猝死占运动性猝死的80%。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也有规定在24小时,但以1小时最为常用),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脑血流中断,出现意识丧失,患者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一)病因病理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氧、缺血、坏死,导致心脏急性心肌梗死。
(2)相对性局部缺血:运动时,肢体血管大量扩张、冠状血管可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局部缺血。
(3)心肌代谢障碍:过量运动生成大量儿茶酚胺、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及心肌电解质钾离子、钙离子变化,可引起心肌代谢性坏死。
(4)心肌传导系统急性紊乱。
(5)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运动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常见疾病
(1)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猝死发生。
(2)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及心脏传到系统的结构异常等。
(3)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先天异常的病例运动中猝死的危险性大,死亡病例50%的发生与运动有关,且死亡年龄较小。
(4)病毒性心肌炎。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导致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临床表现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猝死。
(5)马凡氏综合征。又名蜘蛛指(趾)综合征,属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特征表现为患者体格细高,四肢及指(趾)细长,伴有高颧弓、关节松弛以及一系列心脏病和大血管病变。马凡氏综合症尽管发病率较低,但在运动员群体中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临床表现
前驱期:心前区疼痛和晕厥气短、胸闷。
发病期: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头晕及黑蒙。
心脏骤停期:突然发作、心脏停搏、循环衰竭、意识丧失。
生物学死亡:真正死亡。
(三)治疗(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1.现场判断呼吸和心搏骤停的征象
突然昏迷不醒;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如以上征象同时有2个或以上出现,即可诊断为呼吸、心搏骤停(见图4-4-5)。
图4-4-5
2.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伤员仰卧,头尽量后仰,松开衣物,清除口腔异物,牵出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另一手掰开病人口唇,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吹入伤者口中,频率为12~16次/分钟(见图4-4-6)。
每次吹气有效的体征是吹气时可见到胸廓稍微扩张,坚持进行,不轻易放弃。
图4-4-6 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伤员仰卧于硬板上。
猛击伤员心前区两次,如无效,按以下步骤进行。(www.xing528.com)
术者一掌根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另一掌根压在前一手背,肘关节伸直。
用冲击性力快速下压(胸骨下陷4~5厘米)后立即抬手复位。频率为80~100次/分钟(见图4-4-7)。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如一人施术,吹气和按压的比例为2∶15;如两人施术,比例为1∶5。
图4-4-7 胸外心脏按压
4.抢救有效的指征
(1)摸到颈或股动脉搏动。
(2)测得血压在60毫米汞柱或以上。
(3)唇、甲床转为红润。
(4)瞳孔缩小。
(5)自主心跳、呼吸恢复。
5.注意事项
进行心肺复苏时,沉着、冷静、迅速。
一经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确定死亡为止,运送途中不能停止。
在抢救的同时,应派人迅速请医生来处理或及时上送医院。
6.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①4分钟内开始复苏者,约50%可被救活;
②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
③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
④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极小。
(四)预防
(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运动试验等检查手段。
(2)严格鉴别运动员长期训练引起的心脏生理性变化与病理性变化。
(3)密切观察运动时出现的各种症状:重视先兆症状,如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绞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马凡氏综合征不宜从事竞技体育。
(4)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遵守训练的卫生和患病后恢复训练的原则。
1.简述造成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和诱因?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3.在运动损伤中肌肉肌腱拉伤非常多见,主要原因与机制是什么?以股四头肌为例简述肌肉肌腱拉伤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4.运动性疾病(肌肉痉挛、运动性猝死、运动性腹痛)的病因及治疗。
【注释】
[1]1毫米汞柱=0.133千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