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与运用在多维视域下的实践

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与运用在多维视域下的实践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情感因素的技巧化,其实,就是将演奏者的主观情感融入技术的表现之中。对于每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想要使情感技巧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我们知道,无论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或是中国近现代的钢琴作品,它们的产生,基本上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作品是作曲家生命的感悟,有的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当然,还包括很多纯音乐的作品。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对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

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与运用在多维视域下的实践

音乐情感因素的技巧化,其实,就是将演奏者的主观情感融入技术的表现之中。其最大的特点,即用熟练到位的技术手法,以及处理得当的钢琴语言来传情达意,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对于每一个学音乐的人来说,想要使情感技巧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培养。所谓的个人基本素质,不仅仅指演奏者演奏钢琴的技术水平,而是一种综合的素质,主要指的是演奏者个人在音乐理论、技术、思想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高低都直接制约了演奏者对作品的把握和处理能力。

我们知道,在音乐学习中,包含了乐理、和声、曲式、作曲法、配器法等诸多方面,对于演奏者来说,如果缺乏这些基本技能,那么,演奏出来的音乐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如果演奏者缺乏对乐谱的分析和识别能力,那么,当他在演奏这些曲目时就有可能出现节奏、旋律上的偏差,表情术语的误读,以及轻重音的混乱。这必定会使作品被演绎得面目全非,即使钢琴技术再优异也无法弥补这些致命的弱点。与此同时,在对待音乐艺术以外的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现象的时候,我们也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

对于很多学习音乐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器乐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些艺术形式是不太关心的,有甚者对与音乐有关的一些技术理论和历史知识都很排斥,认为这些东西跟自己的专业不沾边,对自己的演奏也没有什么帮助。其实,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我们之所以要更多地了解例如文学诗歌、绘画等诸多其他门类的艺术,其根本目的是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和艺术审美的升华,这对于一个演奏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知道,无论是西方古典时期的钢琴作品或是中国近现代的钢琴作品,它们的产生,基本上都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作品是作曲家生命的感悟,有的是作曲家情感的宣泄,当然,还包括很多纯音乐的作品。艺术家创造出了这些美妙动听的音乐,如果演奏者本身文化艺术修养较低,达不到与作曲家相同的境界,可能对作品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出入,也就更不可能用艺术的心去感悟音乐、展现技巧了。

情感因素技巧化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对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这些训练主要体现在演奏者所演奏的曲目上,我们在挑选钢琴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一定要选择难度技巧极高的,但一定要选择一些风格、水平和层次多样的曲目,演奏者要熟悉更多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内涵的作品,迅速抓住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再用熟练的技巧去弹奏出动人的情感。有了这些不同种类曲目的积淀,演奏者就拥有更完美把握作品的能力。(www.xing528.com)

在这里,笔者就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举例。我们知道,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创作思维、演奏方式、曲目内容和西方的古典钢琴音乐是大相径庭的,中国近现代的钢琴音乐大多属于具有标题性质的钢琴标题音乐,很多这些所谓的标题音乐作品,无论是在作品的题目与名称,还是作品内容、音乐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具有很深刻的含义。譬如,据同名声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嘉陵江上》,就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品。如果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年代的话,可能在脑海中想到的仅仅是嘉陵江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的磅礴景象。全曲似乎就是在描绘一幅祖国壮丽的山河美景,其实不然,作品并非仅仅描绘嘉陵江的自然胜景,而是借物写事,通过对这一美好河山景象的展示,来表达出强烈的哀伤、悲凉和愤怒的情绪,这也正是当时曲作者看到大好河山被异族侵略时所表露的痛苦心情,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7]作曲家用这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更深化了主题,虽然作品的标题与音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简单而直观地理解,但当我们都了解了作品的背景和意象所表示的含义时,我们就能跟随音符的流动去感受这种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境和乐思,为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提供了启示,也为演奏者完美地演绎这些曲目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波兰著名音乐学家卓娅菲·丽莎说过:“表演的本质就是将无声的艺术作品、乐谱文本进行音响化的实现,是赋予音乐作品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因此,演奏者要能透过乐谱及作曲家所处的年代与环境去分析和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意趣。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奏者,我们一定要具备一种对钢琴作品以及手法技巧不断思考的精神。笔者认为,音乐其实是“不可教的”,真正的大师不一定毕业于某个著名的音乐学府,也不一定师从哪位名家,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善于用心灵去聆听音乐,用感官去摸索音乐,用精神去感悟音乐。这就诠释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什么能在双耳失聪之后依然创作出那么多惊世的优秀作品。钢琴演奏者们要像富有探险精神的冒险家一样,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索,在此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最终用完美纯粹的技术语言去诠释钢琴作品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