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思维是非条件反射的一种思维形态。非条件反射运动最初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是一种不经过大脑支配的下意识的反应运动,是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暂时直接连通的现象,是大脑无法掌控的一种运动反应。在钢琴即兴伴奏行为中,由于接收信息的神经与牵动肌骨的神经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暂时接通的缘故,形成一种自动、自主的演奏运动行为。这种潜意识中蕴积的信息是长期通过条件反射锻炼、高级神经中枢活动所积淀下的运动思维,它是以符号作为刺激的高级信号系统,是以运动为依据的思维。它早已跳出了以外物刺激的非条件反射的低级信号系统层次,成为人类独有的思维符号。它使演奏运动本身成为一种思维形式,运动停止了,这种思维也就同时终结了。符号是人类文明积淀的成果,钢琴即兴伴奏运动蕴积和产生的符号,引起了相应的运动思维,其中涉及的是以往的文化经验、钢琴演奏经验、钢琴伴奏训练等早已积淀成潜意识的成果。
钢琴即兴伴奏正是运用了人类这种独特能力,通过运动思维发展为意象思维,并上升为抽象思维,构建起整个心理世界的思维活动。而这种心理结构又总是呈现出层叠式的表现形态:高级结构产生之后,原有结构则继续保留,因此,钢琴即兴伴奏的运动思维经意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培训,发展出种种特定的钢琴伴奏技能。一个原先必须通过大脑对每个步骤都作出明确指示才能完成的伴奏运动,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的调整而获得成功之后,它的程序被记忆储存,从此成为钢琴伴奏的运动思维,无须经过大脑的支配,由专门协调运动的小脑把握即可。一旦出现相关符号的刺激,运动思维就会执行操作任务。小脑的工作只是对钢琴伴奏运动记忆中的方向、位置、速度、幅度等做些临时的微调,实质上大脑仍然在暗中监护,在特殊情况下又会立马回到发号施令地位。这就形成了钢琴即兴伴奏运动处理的三个环节:初学阶段大脑意识的理解和指导的环节;熟练之后小脑把握运动思维的环节;特殊情况下大脑从幕后回到前台指挥的环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