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演奏前的心理调节指导
有些时候学生会有一些临时性的演出任务,而且在事先来不及对场地、乐器进行熟悉,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重大节日或纪念性演出时。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为学生积累一些演奏曲目;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一名从事演奏专业工作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很多学生在开演前需要不停地练琴,否则便感到弹奏时没有把握。而不少演出场所在演出前并不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练习条件,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应当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随时能够坐下来以演奏速度进行演奏的能力,而不是要在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指练习后才能开始演奏。
另外,有些学生甚至要在演奏一两首乐曲之后才能进入真正的演奏状态。而在很多大型纪念演出中,每位演奏者只有上台演奏一到两首作品的机会,不可能等待演奏者在一两首作品后进入兴奋状态。演奏者必须具备登台伊始便能高度集中、高度兴奋地进行演奏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钢琴教学课上,培养学生形成一坐到钢琴面前便能立刻以饱满的精神进行演奏的能力。还有就是在正式的音乐会或考试的演奏中,大多数学生会出现心跳加快等紧张心理。对于缺乏表演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在那种氛围中感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甚至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原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曲子连开始的音都找不到。这实际上是一种怯场的反应。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除了要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外,还要学会临场的心理调节。在即将上场前,应当回避嘈杂的环境,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这样的活动既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又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的大脑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当演奏者坐到琴凳上之后,仍然可以用调整座位等动作来达到上述目的。同时用呼吸调节法,以缓慢的、深深的呼吸来稳定情绪,消除紧张心理,使自己处于平和、稳定的状态。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演奏信心不足的人,还可以采取暗示法进行适度的心理调节,方法是默念具有针对性的、正面肯定的言语,如“我感到非常沉着”“我一定能成功”,忌用“不要紧张”“不要弹错”等消极的词语。许多演奏者的实践证明,这种暗示是对自我心理施加影响、坚定信念的有效方法。
(二)演奏中抛开杂念,全身心的投入
从手指即将触动键盘的那一刻起,直至完成最后一个音符的演奏,演奏者要排除一切杂念,努力把由于紧张而引起的兴奋中心转移到对音乐体验的兴奋中去,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演奏曲目的情感中去。音乐会或考试时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平时练习的重复、再现:重复练习时的技术动作,重复练习时的注意分配,再现练习时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练习时常常是一个人单独在钢琴上进行,没有外界的干扰,没有心理上的压力,比较容易做到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而到了音乐会或考试场上,环境的变化、听众或主考教师的出现,以及前面演奏者的成败等都容易使当事人产生种种杂念。有的学生到了台上还在看台下来了什么人,关心什么教师主考,脑子里还在想自己能得多少分等,那样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演奏也就无法完美地重复、再现练习的水平。演奏者在演奏前,首先要让思维进入到音乐中。坐到钢琴前,先在内心歌唱所要演奏乐曲的开头几小节,然后再开始演奏。那种弹几个音就卡壳的现象往往是脑子还未进入音乐状态,手就先开始了动作。在演奏中弹完一首作品,接着弹另一首作品前,也需要冷静地想一想下一首曲子,让自己的情绪和注意力从刚才演奏的曲子转移到即将要演奏的曲子中去。
(三)音乐作品在演奏中完整性的保持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保持钢琴作品的完整性。如果在演奏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不应有的停顿或中断,破坏了音乐作品的完整性,那么,无论演奏水平多高,也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演出。而要想保证演奏作品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演出前,针对所演奏的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www.xing528.com)
首先当然是准确清晰地背谱,因为只有对所演奏的乐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才能保证演奏过程中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时都能准确无误地继续演奏,而不至于发生演奏者在舞台上由于乐曲中断而无法继续演奏的尴尬局面。
另外,要克服作品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障碍,只有具备稳定可靠的技术基础,才能对演奏的作品具有充分的把握。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上。在演奏过程中,不要有其他的杂念,不要被前面出现过的小失误干扰了自己的情绪,也不要被来自观众席的嘈杂声和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有时有些演奏者会因为曾经出现过的某些小纰漏而沮丧不已,致使后面的演奏也溃不成军。要想克服演奏过程中的这些心理问题,关键是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音乐表现中去,使自己的情绪完全沉浸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而无暇他顾。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持作品的完整性,也能使音乐情绪一气呵成,更富有感染力。如果在演奏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稳定情绪,继续演奏。千万不要停下来从头再弹,更不必去纠正个别的失误或错音,不能把训练时的弹奏习惯带到演出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竭尽全力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四)培养自身的创造热情
我们在台下聆听别人的演奏时,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有的演奏者表演十分理智,冷冰冰地难以激起听众的热情;有的演奏者以自身的激情和对作品恰到好处的解释感染着听众,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也有的表演者由于过分激动,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而使演出惨遭失败。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演奏者激发与控制创造热情的问题。演奏者在经过长时间刻苦、认真、深入的研究和练习后,已经对音乐作品有了比较准确而稳定的整体感,克服了演奏技术上的难点,对乐曲的内涵和情感有了较为深刻的体验和表现力。
当演奏者做好了演奏前的心理准备,正式投入表演的时候,必须能随时激发、调动创造热情。富有激情的演奏才能引发听众的情感交流,使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音乐声中完成情感交流。同时,演奏者又必须具有控制感情强度与变化幅度的能力。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中始终保持理智的、清醒的头脑,演奏者与钢琴的关系,就像指挥与乐队的关系,要使激情永远保持在美的规范之中。如果创造热情的激发到了忘乎所以、无法驾驭的地步,表演必然走向反面,导致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