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已提到过,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检验学生掌握这类知识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回答某种事实“是什么”的问题。
陈述性知识可分为三种形式,[3]即:1、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奥苏贝尔说的表征学习获得的就是这种形式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如“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等,就属于这种形式的知识。3、有意义的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如陈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就属于这类知识。
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命题的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多个命题的结合形成命题网络。此外,陈述性知识还可以表象的形式贮存。据有关研究表明,凡能同时运用语义和形象进行编码的陈述性知识,都比较能够牢固地保持。(www.xing528.com)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个体在工作记忆中把几个激活了的有关知识节点联结起来而形成新的命题的过程。例如一个不知道“伦敦是英国的首都”的人,当他听到这个命题时,首先激活的是其在头脑中记忆的“英国”、“首都”这样几个节点(假如他头脑中已存在这几个节点),把它们提取到工作记忆中去,然后将其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命题,再存放回长时记忆的命题网络的相应位置中去。这样,该个体便获得了“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这个新的命题或新的经验。因此,学生掌握这类知识,主要是以教师系统讲授、学生系统接受为主要教学形式,没有必要也无须采用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去教学。那样做,就会无谓地浪费时间,造成教学低效。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良好的适合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案呢?由于如上所述,陈述性知识是以命题的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并形成一定的命题网络,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是以检查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为中心,以检查他们是否具有这种能力;其次,如果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能力,那么下一步就该根据教学内容,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再次,要通过新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最后,要考虑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找到新的知识的生长点。这更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之所在。教学实践和有关实验研究都表明,理解有助于记忆,理解了的知识更易激活和保持,理解的过程也就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有关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原有的知识状况及学习习惯等学生自身方面的条件,又要根据教材的呈现方式,在主要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的同时,辅之以幻灯、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具,提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并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通过有意义的必要提问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还要运用及时的反馈,采取针对性强的补救措施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