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价值是由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来决定的。因此,任何评价都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判断。一般认为,评价主体是指评价者,它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评价客体是指评价对象,它可以是个人、组织,也可以是事物或事件。
传统教育重服从和接受,在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下,教育系统中的“下级”都成了“上级”的附属,必须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规定行事。反映在教育评价中表现为二:一是评价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的评价”;二是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比如说,对于学校评价来讲,其评价的主体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评价来讲,其评价主体就是学校;对于学生评价来讲,其评价主体就是教师……而且,在每一组对应的主客体关系中,评价对象均是被看作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没有参与评价的机会。
与传统教育评价相比,素质教育评价主体应当是多元的。主要表现在:(www.xing528.com)
素质教育评价应是一种“双向性的评价”。素质教育崇尚平等和民主,素质教育评价应当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的评价”转变为“双向性的评价”,即:以往在传统教育评价中只能作为被动客体的评价对象现在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对“上级”进行评价。比如说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反过来也可以评价教师(在教师评价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样,以教师作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的主体就不再是单一的了,它可以是学校和学生等;同样,对学校进行评价时,评价主体也是多元的,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学生等。“双向性的评价”可以使主客体相互转化,促进平等,有利于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这也是与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相符的。
素质教育评价注重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传统教育是一种接受式的教育,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教育评价中的表现就是着重于运用外部评价。所谓外部评价是指评价对象之外的他人作为主体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一般较为严格,也较为客观,可信度高。但是,如果片面采用这种评价则会导致评价主体的“官方化”和“他人化”,把评价对象看作是被动受评的客体,而忽视他们的主体性,扼杀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而素质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因而,素质教育评价应该是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一种评价。所谓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评价。运用自我评价一方面可以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和配合评价工作,有利于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因此,重视自我评价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素质教育评价不是单纯地将“他人”作为评价的主体,而是在进行外部评价,确保评价的公正和客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将评价对象自己作为主体来开展自我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