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独立性、自主性而言,宽容则是从更高层次上展示了主体性。相反,放弃偏执,超越自我,对他人和世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则是对主体性的真正的弘扬。相传,郑板桥任知县时,收到其堂兄的一封信,说是因一段墙基的事,与邻居产生纠葛,想请板桥先生回去帮他打官司。然而板桥先生并未回去,仅回诗一首便使事端冰消雪融。因此,宽容不仅是主体性的深层次表现,而且还是一种建设性的主体性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实际上就是主体对自我的一种超越。一个不能超越自我的人,很难成为宽容者。而超越自我则正是具有强烈主体性的表现。相对于独立性、自主性而言,宽容则是从更高层次上展示了主体性。
宽容是相对于褊狭而言的。后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对他人之所思所信、所为和所在一律嗤之以鼻。持这种态度的人自认为真理就在自己手中。这种褊狭,表面上似乎体现了个体的主体性,实际上恰恰是主体性不强的表现。因为主体性应该闪耀着理性的光辉,而不是那种顽固不化的偏执。相反,放弃偏执,超越自我,对他人和世界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则是对主体性的真正的弘扬。
宽容不等于懦弱和恐惧,更不等于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听之任之。如果是这样,那自然没有什么主体性可言。实际上,真正的宽容能激励人们去真诚地追求真理,而远远不是为了换取太平就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相传,郑板桥任知县时,收到其堂兄的一封信,说是因一段墙基的事,与邻居产生纠葛,想请板桥先生回去帮他打官司。然而板桥先生并未回去,仅回诗一首便使事端冰消雪融。诗云:“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何等宽容、何等睿智!(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自尊、一种自信、一种成熟,是一种表面柔弱而内心坚韧强大的表现(对别人的宽容往往是由于自己感到正义在手,真理在握);它是一种超然的大智若愚。有了宽容,生活将达到一种恬静、超脱的境界,不至于接受憎恨与报复的压力,从而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变嫉妒为欣赏。因此,宽容不仅是主体性的深层次表现,而且还是一种建设性的主体性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