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教学法提升考试竞争

教师教学法提升考试竞争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试教育目的在于选拔,所以考试是水涨船高式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培养,所以考试就应该是标准固定、形式开放的,确定标准高低的依据是满足培养规格的需要,标准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这样,我们就把竞争引向了更高层次,有利于培养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达到管理严格与环境宽松的结合,共性与个性发展的结合,教育的继承性与科学的创新性的结合,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变。

教师教学法提升考试竞争

只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才能改革考试,才能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去进行主动的、自信的、创造性的学习

确定考试方式的依据是教育的目的。应试教育目的在于选拔,所以考试是水涨船高式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培养,所以考试就应该是标准固定、形式开放的,确定标准高低的依据是满足培养规格的需要,标准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变。人们可能会有疑虑:放弃浮动式考试后学生都考得很差或考得很好怎么办?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过剩怎么办?我们说,只要标准定得合理合适,考差了需要再努力,考好了说明学生达到了要求。百分之百的优秀虽然难以达到,但也正是我们的追求。如果某门课程本来就容易达到要求,就没必要人为提高难度。时间和精力过剩,正好用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在制定考试标准时,应从培养目标的全局出发,来决定每门课程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掌握到何种程度,而不应由以往考试情况或本次教学情况来决定。如同工业生产中根据产品的整体性能来决定每个零件的工差,而不随已经生产的零件精度和加工能力的提高来改变一样。

命题的原则是不片面追求难度,少考教材中查得到的不具代表性的零散知识,着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应既能满足培养需要又能让中等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有把握通过。考试命题的风格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最具包容性、迁移性、概括性、增值性的核心知识的同时把课程的各章节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甚至和相关课程联成网络,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创新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最好采用综合的开卷形式。适用于创新教育的开卷考试主要考核的是核心知识、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70%考察核心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题型难度与闭卷相当,属于考察共性知识的范畴;30%是创新部分,属于发挥个性的范畴,考生只需交上平时做的小论文,内容包括对思考题的解答、难题的一题多解、自己所发现问题的讨论等,要求有新意。为防止抄袭,每篇小论文采取人均分制,即一篇小论文的绝对分值若为M分,有N个人雷同,说明独创性下降,那么每人得M/N分,这样做合乎情理,也鼓励首创者保护自己的成果。这样,仅仅靠理解记忆就远远不够了,学生平时必须主动思考,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把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轨道上来,把创新教育与创新型考试结合起来,达到了教、学、考的和谐统一。(www.xing528.com)

除非教学要求发生变化,这样的考试风格和难度标准一经形成就不轻易改变,考试成绩整体上升时不变,从而实现了宽松;考试成绩普遍很差时也不改变,该淘汰就淘汰,从而实现了严格。这样,既保证了培养质量,又维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必成天围着教师转,达到了教为不教的目的。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然,被动地吃苦是痛苦,主动地吃苦才能走向成功。很多成功都是主动追求的结果。学生的压力减轻了,发展的空间开辟了,就应该主动去追求新的目标,跨越新的横杆。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舞台,让他们主动地选择自己热爱或擅长的领域去吃苦,去攀登。教改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这个开辟出的空间中进行。如参与科研,撰写论文,选修丰富的课程,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提高艺术修养,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卷考试也为他们在各学科中进行创新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可采用记小分制对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在这些活动中,生理、智力、思想、人格都得到了和谐而统一的发展。

这样,我们就把竞争引向了更高层次,有利于培养有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达到管理严格与环境宽松的结合,共性与个性发展的结合,教育的继承性与科学的创新性的结合,实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