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价值本身作了研究后,学者们开始关注“人们是怎样看待教育价值的”这一教育价值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王汉澜、马平认为,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判断、评价等的总称。它受阶级的限制、社会的制约、理论水平的影响。在评价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时,不应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而应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中分析研究,发掘其合理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达到科学化,最终形成自己正确的教育价值观。[17]这一论述代表了大多数研究者的心声,对此争议不大。学者们的兴奋点主要在于现实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探讨上。
叶澜在回顾了40多年来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过程后认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偏差主要表现为:在政府的教育决策中历来只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忽视教育在培养个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尽可能发展方面的价值;总是要求教育出即时的、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者轻视教育的长期效益。[18]周志超、张文超通过中西教育价值观的对照,认为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不是单一的个人本位论,而是片面的社会本位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文化的影响,并从而导致了现行教育中的种种痼疾。因此他们提出确立人与社会并重的教育价值观。[19]郑新蓉从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这一角度出发,认为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导致的价值冲突的最终结果,是从认识上和实践上确立“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这一现代民主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教育价值观。[20]雷鸣强以整合为转机,简要评述了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与流变的历程,然后提出了以文化为中介,多维度研究教育价值的系统分析框架。[21]吴二持强调,教育应通过对人们科学意识、主体意识、终极关怀和全球意识的强化,担负起解决社会出现的价值失重、信仰危机这一重要使命。[22]这些论述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现实教育价值观中过分突出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对人的价值,这引发了人们关于教育对社会与人的价值的思考。(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