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素质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小学加强综合课程,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小学逐步按地区统一开设外语课,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如,中学设置选修课。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3.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中小学都要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加体育课时并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经常性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顽强意志。制定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在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教材编写核准和教材审查实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准国家课程的教材编写,审定国家课程的教材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核准地方课程的教材编写,审定地方课程的教材。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审定部分国家课程的教材。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制定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保证教材质量,降低教材成本和价格。(www.xing528.com)
6.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各地要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探索、实验并推广新课程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7.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成绩评定应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和选拔制度改革。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它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8.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城市要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各地要建立一批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争取到2005年,全国90%的县至少有1所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