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大教育投入,引起领导关注

增大教育投入,引起领导关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欧各国教育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教育的投入大。但是,如何在我国经济现状下,保证实现中央提出增长幅度目标,力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并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缩短与北欧国家的差距,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好学校创收和保证办学质量的关系,事关重大,其涉及到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向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增大教育投入,引起领导关注

教育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基本保证。北欧各国实行的是全民社会福利性免费教育,政府是办教育的主体,因此也是投入的主体。地方政府负责中小学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来源为地方财政拨款。国家负责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由其它基金组织和企业资助的科研和联合办学费用。

北欧各国教育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教育的投入大。芬兰、挪威、丹麦三国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分别为国民生产总值的6.2%、6.8%、6.2%,瑞典为8%,居世界首位。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学生规模约为3万人,而每年仅国家财政拨款则达23亿挪威克朗。丹麦Alborg市的酒店管理技术学校,学生规模不到600人,每年的财政拨款也超过2亿丹麦克朗。按人口比例,北欧各国教育的投入无论是相对值和绝对量都远高于我国、我省的水平。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而教育的发展也同时受经济实力的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我国不可能像北欧各国那样实行全民福利性免费教育。但是,如何在我国经济现状下,保证实现中央提出增长幅度目标,力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并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缩短与北欧国家的差距,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教育体制和北欧国家的大体相似,客观地说,北欧国家的教育体系、管理体制以及规模只相当于我国各省市的教育框架,省级政府负责高等教育、地市级政府负责中小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总量和百分比在逐年增加。为了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广泛开辟财源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国家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的办学,同时允许和鼓励高校通过办班、办企业以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途径来增加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以增强高校的活力。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拨款的不足,国家对高中以上层次的教育实行了学费制,允许学校收取一定的学费,用以支持学校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因此,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政府拨款+多渠道筹资+学费。这一教育投入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在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中也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实践中避免和消除多渠道经费来源和收学费的经济导向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影响。(www.xing528.com)

北欧各国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同时,注重教育与社会经济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尤其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致力于解决旧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离的问题。到今天,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封闭式办学模式向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开放型办学模式的转换,相应,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的问题。

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改革中,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根据各自办学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从主观意识上只将“结合”作为创收的手段,以获取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的,以致偏离了办教育的宗旨。高等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促进大学的对外联系,拓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办学的水平与质量,使大学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大学可以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办高科技企业,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壮大自己。但与此同时,不能用经营企业的思想去指导办学,更不能本末倒置,使企业成为学校的主体,甚至将学校办成企业。正确处理好学校创收和保证办学质量的关系,事关重大,其涉及到办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向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