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样一些基本关系对于课程的深刻影响,尽管前面一再强调缺乏有关研究,实际上还是有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它们的存在,并且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例如,在西方教育史上早已有之的“学科与活动”、“形式与实质”的争论;关于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在课程中的关系;关于课程的分化与整合的关系等等。这些争论之所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表明争论触及了一些课程内部的、本质性的东西,其中许多与我们所说决定课程的基本关系极为接近。
国内学者也有一些类似的研究。陈侠同志在《课程论》中曾专门提到在涉及课程编制和实施中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十种关系,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关系、文与道的关系、巩固“双基”与吸收新知识的关系、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文科与理科的关系、逻辑系统与心理系统的关系、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很显然,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些关系对于课程发展的作用,却显然已经意识到它们对于课程具有特别的意义。(注:陈侠著:《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第302~327页。)
施良方在《课程理论》中用专门的一章讨论“课程的基本问题”,认为在课程领域中有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贯穿于课程编制及课程研究的始终,渗透在课程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关课程认识及研究的基础,”因此应当加以专门的讨论,具体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二、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三、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四、课程与价值;五、课程的一元化与多元化;六、课程中的文理分科问题;七、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注:施良方著:《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265~307页。)并且分别对于这样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所有这些都表明,尽管研究的思路和关注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不同学者都在尝试从课程本身、课程内部寻找它生长变化的规律。当然,从总体而言,从课程论发展的需求而言,这样的研究仍然太少。而且,尽管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强调了这些关系的重要,一般尚未将其上升到决定课程发展的力量或内部动力的高度来讨论。
尽管有关的研究十分有限,仍然构成了今天探讨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从这样一些研究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例如,上面提到的有关争论和研究是否已经深入到最根本?像由来已久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争论,能否再进一步?分解还原为更具本质性的关系?人们不是早就指出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论争,实质在于对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各执一端吗?人们不是也早有看法,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根本分歧之一,可以归结为对课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吗?可以设想,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程问题进行思考,可能成为寻找和确定基本关系的有效路径。
作为基本关系的研究,自然是从对立和冲突入手最为便捷。虽然在事实上,今天的许多课程流派已经很少在课程问题上采取极端的观点或截然对立的状况,从冲突的思想观点中同时吸收、融合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相当普遍的现实。但是,基本关系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研究时仍然着重于基本关系的对立,在对立中比较和揭示各自的意义。(www.xing528.com)
根据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的发展历史,就目前而言,决定课程变化发展的基本关系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几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分科与综合。这样几对基本关系,真正形成比较激烈的矛盾冲突大抵总是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自然科学革命使得自然科学课程进入学校;工业革命提出的普及义务教育广泛开展;本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的发展向课程提出挑战……这不是偶然的,上述历史背景正是课程获得重大发展的时期,恰好证明了这些基本关系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
各种基本关系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联系,比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就与知识与能力、儿童与社会、人文与科学几对关系都有联系。将它们分别作为对立关系提出,是认为这些基本关系都各自反映课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矛盾或范畴。而且,所谓基本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与课程的历史同样古老,自课程产生就已经存在;有些则比较晚才出现,随着课程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才产生。因此,基本关系固然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会有所变化。
以对立冲突形式存在的基本关系,在孰轻孰重之类问题的追究上,是注定没有终极答案的。强调任何一方,最终会发现自己走到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寻求公正和不偏不倚,结果却可能落入毫无理论和实际价值的“既要……又要”式的“中庸”;追求二者在根本上的主次先后,往往又会发现陷入无解的悖论。实际上,这些基本关系的价值所在,就是帮助人们在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两个极端的对立中自我观照,思考特定的课程在这种关系中的具体位置,对课程的得失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为解决课程的各种问题提供最具针对性、合理性的意见。
以上几个关系的提出及所做的讨论,只是初步尝试,疏漏和错误是必然的。然而,从这样的角度研究课程,是值得坚持的,即着眼于课程内部,从基本关系入手,探讨课程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样的探讨中,将可能产生关于课程的重要理论和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