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例解:揭示课程内部基本关系的重要力量

教学方法例解:揭示课程内部基本关系的重要力量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假定,课程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课程发展变化的历史就是这些基本关系相互作用和力量消长的历史。在设计制定课程时,在解决各种各样的课程问题时,主要就是处理这些基本关系,无论自觉程度如何,任何一个课程工作者总是要在这些基本关系上作出决定和选择。课程内容存在的关系复杂多样,并不是每一种都具备推动课程发展的内部动力的性质。社会、科学、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需要通过对于基本关系的协调和处理才能满足。

教学方法例解:揭示课程内部基本关系的重要力量

课程自产生之日起,便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这就是说,一方面,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受制于形形色色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总是保持着自己的特质,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考察课程的漫长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我们认为,在课程内部存在着一些基本关系,课程的具体面貌和具体状态取决于这些基本关系的矛盾运动和人们对它的把握,课程的各种流派则是人们对这些基本关系的不同认识及态度的反映。

在涉及课程的不同流派时,人们经常注意到它们在同一问题上执有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课程流派往往会作出截然对立的回答。如果仔细审视和思考这些回答,人们往往会同意,它们的确各有自己的道理,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揭示了一些真理,各能自圆其说。在进一步的考察过程中,人们又会发现,不同流派争执的焦点、分歧的所在,一次次地落在若干相同的问题上:课程应当是以儿童为本还是社会为本?课程应当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课程应当强调分析还是强调综合?等等。于是,在比较对照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课程流派各自的主张和观点之后,人们经常会做出这样的结论:对立的流派各自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正确的见解,因此不能够也不应当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而是应当从对立的双方各自吸取合理成分,取长补短等等。几乎在课程论的任何一本著作中,都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无疑,这样的态度是客观公允的,然而我们认为,仅仅停留在这种客观公允之上,仅仅满足于从对立流派中汲取各自的合理成分,是不够的。就课程论的研究来说,在这样一些问题及其人们相互对立的认识当中,存在着有助于我们认识决定课程发展的内部力量,有助于我们思考课程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假定,课程内部的基本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课程发展变化的历史就是这些基本关系相互作用和力量消长的历史。在设计制定课程时,在解决各种各样的课程问题时,主要就是处理这些基本关系,无论自觉程度如何,任何一个课程工作者总是要在这些基本关系上作出决定和选择。课程内容存在的关系复杂多样,并不是每一种都具备推动课程发展的内部动力的性质。所谓基本,是对于课程存在必不可少的,凡涉及课程时不能回避的,在抉择不同时足以形成不同课程流派的。显然,确定基本关系没有现成的标准和甚至约定俗成的惯例,只能通过类似尝试错误式的探讨进行。但毫无疑问,对于基本关系的认识越是深刻,对于课程的把握也就越具有自觉理性,作为探讨课程发展规律的课程论,也就越是具备科学理论的资格。(www.xing528.com)

当然,这些基本关系并非孤立地产生和存在,说到底也是受制于社会、科学和学生。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还是科学的发展进步,或者学生身心的变化,总是要通过这样一些存在于课程内部的关系而起作用的,它们对于课程的种种演变的影响,要比社会、科学和学生直接得多。如前所述,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关于学生的研究对课程的影响,往往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课程,而是要借助这些基本关系发挥影响。社会、科学、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需要通过对于基本关系的协调和处理才能满足。在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地学习时,必然要求在课程中提升直接经验的地位,而课程传承文化的功能,自然又需要课程保证将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加以保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两种考虑导致了课程改革在方向上的不同,但说到底都是在协调课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同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向课程提出更新和充实内容的要求,而人类社会本身又必然要求课程完成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价值体系的塑造,来自科学与社会的这样两种要求对于课程会提出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引发不同的课程变化,但从根本上,所要求审视和处理的,同样是课程中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关系。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会因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而演变,而基本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作为课程的内在因素,始终贯穿其中,对于课程发展的具体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