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创造力教育,取决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投入程度。我们应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审视创造力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应从国情出发,融合国外先进经验,加快创造力教育研究和应用的步伐。
1.走出智力高、创造力必高的思想误区。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发展的智力。只有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相互协调地发展,才能有高创造力。其二,指明了创造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智力发达与否的根本标准。如果一个人读书万卷,却人云亦云,无任何创新之举,就谈不上高智力。由此,我们得出:智力虽与学业成绩有正相关,但创造力与其并无必然的正相关。当前,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创造力水平的指标这种观念,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潜意识中甚为普遍存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2.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将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 (创造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将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 “我讲你听”式课堂气氛改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大量的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三论”(讨论、争论、辩论)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想像。中小学各科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采用 “三论”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应努力营造出 “教师—学生”及 “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并大胆质疑,不断地产生新异的假设。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学会如何学习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助于改变 “喂养式”教学格局。
3.通过各种活动及专门的创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校除常规教学活动外,还应开设科技、文艺、体育、工艺、劳动等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及展示其创造力能的舞台。如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科技发明小组、智力竞赛、专题讲座,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动手能力及交际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信、灵活等个性品质。(www.xing528.com)
4.优化和建立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优化学校环境的关键因素是校长,即具有领导、创新和凝聚力风范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校长应建立有助于师生创造力发挥的机制,即容许、鼓励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展示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校园环境;完善学校评估体系,注重学生创造力的考查。此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必须重视培养具备如下条件的教师:自身具有创造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艺术。唯有平等宽容、甘为人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
5.加速教育手段现代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介,不断完善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尽快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