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乡风情旅游区规划案例

水乡风情旅游区规划案例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区”,一是明清祠堂景观区,二是古渡归帆景观区,三是华台奇石景观区,四是西溪垂钓景观区。打造一条河涌水乡景观长廊。展示广州及岭南地区传统服装的变迁过程和特色。制作岭南风格微型家具,作为旅游纪念品向游人销售。照片或绘画主要展示岭南水乡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的生产场景。

水乡风情旅游区规划案例

按地域,整个旅游区实行“两轴、四区”布局:

“两轴”,一是沿细涌、西江涌和石岗滘的广府水乡小桥流水景观轴,将其打造成面向广州市民与外地游客的休闲、观光、艺术创作、学习考察等项目的河涌水巷休闲娱乐文化长廊;二是沿登瀛大街、拱北大街、西园大街、西园直街、倚山大街、新南大街、南胜大巷的岭南古村落街巷景观轴,观赏岭南古民居、古街巷、古榕树的广府民居民俗风情。

“四区”,一是明清祠堂景观区,二是古渡归帆景观区,三是华台奇石景观区,四是西溪垂钓景观区。

按功能,整个旅游区重点建设“七六五四三二一”项目:

建设七个广府民俗风情博物馆:糖文化博物馆、广府传统服饰博物馆、岭南民居建筑博物馆、广府家具博物馆、龙舟博物馆、农耕博物馆、岭南音乐博物馆。

建设六个综合艺术场馆:瀛洲艺术中心、多功能艺术馆、瀛洲美术馆、小洲创意楼、瀛洲第一画廊、瀛洲第二画廊。

打造五条特色街巷:清代商业一条街、小洲艺术创作室一条街、小洲工艺品一条街、小洲小吃一条街、小洲水果长廊。

建设四个小型广场:登瀛古码头休憩雕塑广场、简氏宗祠文化广场、东池公祠休憩广场、西溪简公祠垂钓广场。

建设三个接待中心:南村口接待中心、北村口接待中心、古码头接待中心。

建设两个游船码头:南村口果林游船码头、东北入口游船码头。

打造一条河涌水乡景观长廊。

1.建设七个民俗风情博物馆

利用村内现有古祠堂,在祠堂内采用实物、雕塑、图片、绘画以及文字说明等形式,按照衣、食、住、行,系统介绍小洲村及珠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

(1)糖文化博物馆

位于东池公祠。

小洲村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所种甘蔗品种多,产量与质量都相当高。小洲所产“黑果蔗”以茎粗、节密、皮薄、汁多、甘甜可口如雪梨而出名。小洲除了种植果蔗之外,还大面积种植专用于榨糖的糖蔗。

博物馆将用文物资料、石刻和生产设备(如榨雷)实物,展示小洲糖悠久的历史和生产工艺的变迁,用小型雕塑模型、图片、文字介绍广东人民不同时节的用糖习俗。

(2)广府传统服饰博物馆

位于慕南简公祠。

收集广州历史上各种男装女装童装实物等进行悬挂展示,旁边配以图片或文字说明。展示广州及岭南地区传统服装的变迁过程和特色。如果征集困难,也可以集中展示某一服饰,如建成广东头饰博物馆、胸饰博物馆、首饰博物馆或者帽子博物馆、鞋子博物馆或者新娘装博物馆、新郎装博物馆、童装博物馆等。

(3)岭南民居建筑博物馆

位于穗侨简公祠。

采用动静结合、虚拟和实物结合的方式将岭南的民居、祠堂、庙宇、碉楼等建筑的造型、特点进行细致展示。

建筑史图片:主要将岭南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建筑的图片进行展示。图片应印制成黑白图片,挂在墙上,进行简单而细致的装订,装订框应用三合木板,要涂上与青砖相同的颜色。此外,图片下方应辅以文字说明,包括建筑的名字、建筑流行的年代、建筑的特色、现在是否还有这种风格的建筑存在、该建筑适用的人群等等。

建筑实物模型展:在图片展的下方设置玻璃橱窗,放置广府建筑模型,如直头屋、明字屋、三间两廊居以及水乡民居大门的“三件头”——矮脚门、趟栊、木板门,以及典型的祠堂、庙宇、碉楼等。

(4)广府家具博物馆

位于司马府第。

在司马府第各个房间内,按照历史上传统室内布局样式,展示广府地区传统的坐具(椅凳)、卧具(床榻)和储具(箱柜)以及各种摆设。

制作岭南风格微型家具,作为旅游纪念品向游人销售

(5)龙舟博物馆

位于西溪简公祠。

“四月八,龙船挖。”在小洲村,人们不仅以赛龙舟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更以龙舟为荣。小洲村的龙舟制作有着过百年的历史,保存尚好的最古老的龙舟已有七十“高龄”。小洲的龙舟选用产自越南的黑色昆典木制作。端午节龙舟活动结束后,村民把它埋在水底泥中,次年农历四月底,人们就会将龙舟从河里挖起,用水清洗。在正式使用前还需要进行拜祭的仪式,期盼来年风调雨顺。村民早早起来,先敬神、放鞭炮、鸣锣敲鼓采青,而后才开船。

为了让游人在非龙舟节期间也能见识到真实龙舟,并了解龙舟节的文化,建议在博物馆内放置一小型龙舟。沿四周建玻璃橱窗,复原龙舟竞赛的景观,绘制背景图、塑造蜡像,并将原汁原味的龙舟竞赛时用的鼓、锣、桨、彩旗、罗伞一并布置进博物馆。

在博物馆门口两侧,可搭建小型展柜,摆放并向游人销售微型龙舟模型等旅游纪念品。

(6)农耕博物馆

位于粤梅祖。

主要展示岭南的农耕活动、农业资源和农业技术,让现代人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清末的《岭南蚕桑要则》记载,农家“皆仰给于人家之种桑、养蚕、养猪和养鱼……鱼、猪、蚕、桑四者齐养。”养鱼、种桑、饲蚕、养猪是岭南水乡的主要农业活动。岭南基塘先后经历了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类型的变化。

博物馆要收集陈列广府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俗实物,主要形式是历史图片、仿真品等,展示不同农业制度、农业生产力水平下的岭南农业的演化过程。

其中实物主要是岭南农业生产生活工具,主要展示犁、耙、耖耙锄、挖锄、铁锨、刮锨、秧耙、水车,茅镰、扁担、冲担、榨雷、渔具、箩筐、箢子、连枷、扫帚、抱板、掀棚、风布、晒樯、簸箕、箩筛、织布机、纺车、竹筐、木盆等农业生产生活用具。

照片或绘画主要展示岭南水乡果基鱼塘、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的生产场景。并以文字介绍这三种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变迁过程。

在博物馆门口两侧,可搭建小型展柜,摆放并向游人销售微型农耕器具旅游纪念品。

(7)岭南音乐博物馆

位于小洲大礼堂西侧西园直街8号,原“星光老年之家”二楼以及大礼堂南侧与华台山之间的空房。

对原“星光老年之家”外部墙面与房顶进行岭南风格的修饰,内部主要陈列各种富有岭南特色的乐器,以展示广府、潮州瑶族、客家和海南音乐的风采,包括广东音乐乐器大吹小吹、汉乐特色乐器头弦、潮州音乐特色乐器小三弦以及岭南排瑶的长鼓和神杖等,并对其材质、演奏特点做简要说明。采用照片、文字、图画等形式,介绍岭南音乐名家。

大礼堂南侧与华台山之间的二层空房现拟作为“芳华十八”训练馆。将来可一步改造成为音乐展示与排练场馆。

2.建设六个综合艺术场馆

为了解决小洲村居住比较拥挤、空闲土地有限从而限制了艺术家们的大量入住的问题,并解决小洲村缺乏艺术家专门进行作品展示的各种艺术馆和画廊、缺乏艺术家进行聚会交流的场所、缺乏进行艺术品拍卖和交易场馆的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建筑,并适当规划布局闲置土地,建设各种艺术场馆,从而使小洲村真正成为创作展示艺术村。

(1)瀛洲艺术中心

①空间位置:瀛洲市场北面,南北方向长度为55米,东西方向长度为60米,占地面积为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拟规划约为150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6层建筑,地下一层开设画廊、酒吧、茶室、艺术家沙龙。楼上几层为创作室。建筑外形设计仿照小洲村古村落岭南水乡风格,将趟栊门、青砖墙面、双坡顶、“镬耳式”墙、倚山顶等岭南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立面处理上(如图1-2)。

图1-2 瀛洲艺术中心效果意向图

(2)多功能艺术馆

①空间位置:位于小洲村牌坊东北侧,居委会东侧,向南隔石岗滘正对小洲大礼堂。南北方向长度为65米,东西方向长度为70米,占地面积45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拟规划约为99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面东二或三层建筑。两侧为艺术馆,主要作为画廊使用,窗户加高。建筑外形设计仿照小洲村古村落岭南水乡风格,将趟栊门、青砖墙面、双坡顶、“镬耳式”墙、倚山顶等岭南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立面处理上。中间为小戏楼,舞台宽约10米,深9米,高4.5米。长廊式建筑,青瓦盖顶,檐顶起翘、举折,分上下两层,上层空间开敞,四周梁柱间饰以雕刻美的瑞霭祥云、人物花草;下层为暗层,供化妆、更衣、勤杂之用。花窗栏杆均有木雕装饰,顶部檐子有以戏剧场景为图的雕饰,千姿百态、精巧别致。台正中屏风透雕二龙戏珠,上悬方匾题“清歌妙舞”四个大字,戏楼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是木雕、彩绘作品。戏楼南侧正对面为看厅,内设置几排条石凳。两座石质小拱桥跨越小河沟与对面大街相连(如图1-3)。

图1-3 小洲多功能艺术馆局部效果意向图

(3)瀛洲美术馆

①空间位置:小洲艺术中心东北侧,周围现有许多小别墅。南北方向长度为64米,东西方向长度为51米,总占地面积为3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拟规划约为140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南向5层建筑,地下一层开设酒吧、茶室、艺术家沙龙。楼上几层为创作室和画廊。建筑外形设计仿照小洲村古村落岭南水乡风格,将趟栊门、青砖墙面、双坡顶、“镬耳式”墙、倚山顶等岭南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立面处理上。

(4)小洲创意楼

①空间位置:西江桥西侧,原来是五层私人厂房,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由村委会协调办公室出面组织协调,业主与各艺术家签约,将该楼改造成小洲村最大的艺术创作楼,使之成为绘画、雕刻、书法摄影服装设计等艺术创作中心。

(5)小洲第一画廊

①空间位置:小洲大礼堂。

②设计思路:大礼堂对外开放,实现两种功能:一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雕刻等各种展览活动,将其打造成艺术展览基地之一;二是平时作为“文化大革命”文物展馆。“文化大革命”实物可见证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历史,红宝书、大字报、宣传画、信封、邮票、毛主席语录、革命样板戏以及当时的唱片瓷器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通过实物展览,让游客了解那一段历史。

(6)小洲第二画廊

①空间位置:现村委会所在地,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随着艺术家的大量入住和艺术创作展示规模的扩大,将来可考虑将村委会搬出,原办公楼作为画廊,进行书画作品展示。院内地面铺设石板,原有二层办公楼外墙贴青灰色砖面,内部粉刷清面,将窗户加高。

3.打造五条特色街

(1)清代古商业街

①空间布局:沿登瀛大街,按照小洲村历史上古商业街的风貌,打造一条突出小洲水乡特色和文化氛围的清代古商业街。

②设计思路:整饰登瀛大街路面,铺设青麻石板路。对登瀛大街原来的古民居进行修葺,装岭南木栏窗户和雕花木门,铺木地板、外墙贴青灰色砖面,形成古色古香风格。在废弃房屋原地按照仿旧如旧的原则仿建广府古商铺。根据小洲村历史商铺状况,并结合旅游发展需要,按照衣食住行类别,可以设置米店、布店、茶叶店、油盐杂货店、药店等店铺。各个店铺建筑外观古朴,青砖灰瓦,高低错落,木牌招幌,粮囤瓦缸,展示出清代的社会风情。商业街主要是向游客静态展示小洲村历史商业街的风貌,尽量不进行向游人出售旅游产品的商业活动。

(2)小洲艺术创作室街

①空间布局:东道大街。

②设计思路:基于目前该街许多民居已经被艺术家租用为各种艺术创作室的现实,打造一条突出现代艺术创作氛围的小洲现代艺术街,与古商业街相对应,形成一俗一雅的街巷格局。将东道大街路面整饰一新,铺设青麻石板路。东道大街门口悬挂“小洲画廊街”匾额。对该街区民居或祠堂建筑进行修葺,内部可由租赁者根据需要自行装修,外墙统一贴青灰色砖面,形成古色古香风格。随着小洲各种艺术展览馆的建成,现有各种创作室作品的展示可以转移到画廊或展览馆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克服创作室空间狭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动静分离,有利于满足艺术家对静谧创作的追求。必须尊重艺术家的意愿,尽量避免游客对艺术家创作环境的干扰。

(3)小洲工艺品街

①空间位置:位于村南入口左右100米处,或者设置在村西南工业区内。

②设计思路:工艺品街为两层商铺式建筑,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建筑外形设计仿照小洲村古村落岭南水乡风格,将趟栊门、青砖墙面、双坡顶、“镬耳式”墙、倚山顶等岭南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立面处理上。商铺分为上下两层。立面高低错落,或坡顶、平顶,或硬山顶、依山顶,细部造型典雅,格调统一,形成商业街区氛围。打造一条面向广州市民与外地游客的广府地区民间工艺品展览与采购等项目的一条街,集中展现广府民俗文化和民族工艺文化特色。可选择设置的项目有如下几项。

a.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必备之物。岭南佛山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山东潍坊、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等地的年画并称“中国六大年画”,在中国年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深受广府地区及海外华人的喜爱,在世界各国华人聚居地(尤其是东南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年画室分为五个陈列室,所展示的内容也各有侧重:一是佛山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二是佛山木版年画的传统艺术风格及特点;三是佛山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四是佛山木版年画的传统经营;五是销售区。陈列以原作、原件为主,兼有复原陈列,形式多样,达到历史与现实、艺术与政治、传统陈列与现代技术的协调统一。整个陈列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有较强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b.剪纸坊

主要展示以佛山剪纸为代表的岭南剪纸艺术。佛山剪纸兴盛于明清时期。明代起佛山剪纸已行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类别。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剪纸坊木屋可辟为三室,楼下两室,楼上一室。楼下一室主要展览我国各派剪纸艺术的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媒体报道、所获奖励、领导视察,以及各派剪纸作品,成为一个集研究、观赏、品评、购物于一体的剪纸艺术景点;楼下二室建成集现代声光电为一体的岭南剪纸精品馆,集中展示岭南剪纸精品。楼上一室建设成为现场剪纸表演区,聘请剪纸艺人现场进行剪纸表演。人们不仅可以得到更加美好的艺术享受,同时也能为喜欢剪纸艺术收藏的人提供重要的收藏指南。

c.盆景苑

岭南盆景在广州地区有着广泛基础,在居民家中的厅堂或阳台上,在公园长廊或道路两旁,在清平市场的盆景集市里,到处都可见岭南盆景艺术。岭南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再现岭南大自然神态的艺术品。岭南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它风格独特,多姿多彩,以富于自然美而见长,生活情趣十分浓厚。岭南盆景的制作多选用亚热带和热带常绿细叶树种,品种有月桶(九里香)、雀梅(酸味)、福建茶、山橘、榆树、梳子花(水横枝)、满天星等,广州人称这些为“树仔头”。

盆景苑可辟为四室,一室用图片文字展示岭南盆景艺术的形成与历史沿革以及制作工艺;二室放置各种盆景作品;三室陈列各种名家的盆景水墨画和诗句;四室悬挂领导人视察照片以及题字题词。

d.广绣坊

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江苏的苏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新中国成立以来广绣的品种更加多样化,已发展到刺绣、织锦、抽纱、机绣、绣衣、通锦绣、珠绣、手工编织等。其中珠绣是一种新兴的很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其品种有珠绣手袋、珠绣腰带、珠绣鞋、珠绣服装及珠绣挂画等。其中一些品种,如运用了闪光珠片、串珠、水晶珠、宝石珠等珠绣工艺的晚礼服及珠绣鞋在国外市场享有盛誉,很受西方人士欢迎。

广绣坊主要展示广绣手工艺产品及其制作过程,并让游客参与其中。结合小洲村本地珠绣,可着重展示珠绣作品。

e.木雕室

木雕是广州雕刻的一种,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木雕分为建筑装饰和家具雕刻两类。建筑雕刻多采用樟木制成,有厅堂花榻、门窗、屏风、神案等,如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里的屏风、梁柱、门窗便处处体现着广州木雕工艺的特色。家具雕刻以红木家具和樟木箱最为有名。以红木家具为例,它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雕刻工艺和木质结构工艺,具有造型古朴典雅、雕刻精细、打磨光滑、油漆明亮、结构坚固、经久耐用等特点,是东方式厅堂的高档实用艺术品。

木雕室拟建成一个广州木雕文化展览馆,可辟为四室:一室为广州木雕历史厅,通过图片、文字介绍广州木雕的历史沿革和艺术特点;二室为各种精品木雕作品展示厅;三室为小型放映厅,配备电视,用音像展示木雕的制作过程;四室是销售区,摆设各种小型木雕作品,向游人销售。

f.广彩坊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织金彩瓷,它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成的一种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的工艺品,大都采用我国的织锦图案,以颜色鲜明绚丽而著称,是我国釉上彩瓷的一个独特的品种。广彩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在洁白的瓷器上织上金线,如万缕金丝织在宝石上,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感。生产广彩用的白瓷胎主要来自江西、湖南、广东的各大瓷区。广彩有大红、水青、大绿、鹤春、艳黑、双黄等二十多种颜色,采用织、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多种彩绘技巧,在白瓷胎上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放进电窑中在800℃左右的高温中烧制完成。

广彩坊分为三个陈列室:一室介绍广彩的历史沿革及工艺流程;二室陈列各种广彩的作品,陈列以原作件为主,兼有复原陈列,形式多样,达到历史与现实、艺术与政治、传统陈列与现代技术的协调统一;三室为销售区。

(4)小洲小吃一条街

①空间位置:瀛洲生态公园入口东西两侧。

②设计思路:这是小洲南大门口接待中心处的一条临街的以经营广州特色小吃为主的商铺服务网点。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小吃街为两层商铺式建筑,建筑外形设计仿照小洲村古村落岭南水乡风格,将趟栊门、青砖墙面、双坡顶、“镬耳式”墙、倚山顶等岭南建筑符号运用于建筑立面处理上。商铺分为上下两层,首层为门市展销,二层为休息室、货仓或咖啡店、网吧等。立面高低错落,或坡顶、平顶,或硬山顶、依山顶,细部造型典雅,格调统一,形成商业街区氛围。

(5)小洲水果一条街

①空间位置:位于东部南沙快速路桥底下。

②设计思路:设置摊位,主要销售小洲村特产水果。

4.建设四个小型广场

(1)登瀛古码头休憩雕塑广场

①空间位置:位于小洲登瀛古码头及东西两侧50米处。

②设计思路:将登瀛古码头石阶进行整修复原,恢复历史古码头的景观。对古码头西侧地界(约250平方米)的旧房和杂乱建筑进行清理,建成一个瀛洲古韵小型雕塑园,以反映古代小洲人的生活场景,如垂钓、赏果、归帆、讲古、买卖交易、浣洗衣物、牧童骑牛、孩童赶鸭等。雕塑可采用铜雕形式,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间隔控制在10米以内,每座雕塑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

将古码头东侧建设成临江休憩区。将水泥树围整修成麻青石条树围,古榕树之间的休憩点统一更换为青石桌凳。游客在此可以观赏西江涌及对面的果林景观,并品尝广州特色风味小吃。在不妨碍西江涌水上交通的前提下,在古码头北对面河涌一侧,设置一只大龙船,按照端午节时进行装饰,让游客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与民俗活动。龙船上可以进行岭南丝竹音乐或水上歌舞表演。 或者设置一座两层高的楼船茶馆,一层设包厢,二层作为露天茶座,喝茶的同时,水上美景尽收眼底。这与小洲清代古商业街的河边茶楼遥相对应。

(2)简氏宗祠文化广场

①空间位置:简氏宗祠及对面广场。(www.xing528.com)

②设计思路:将修缮完毕的简氏宗祠充分利用,真正发挥文化广场作用。在该宗祠内通过对各种实物、照片、绘画及文字资料的陈列,系统介绍小洲村的历史变迁与民风民俗,使之成为小洲村缅怀先祖、建设美好家园的教育基地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和主要的广府水乡民俗风情游览地。可分为几个展厅:

a.历史变迁厅

通过茭塘司图、建国方略图、当代最新地图、广州市界碑石等图片资料、复原历史小洲村落图以及文字说明,介绍海珠区及小洲村地理变迁情况。通过元大德南海志残本、瀛洲码头古村寨墙、瀛洲码头小洲大队牌坊、大会堂、简氏族谱、简氏族谱人物照片、与香港及其他简姓宗族交往资料照片、历届村领导人照片、新中国成立前后村容村貌图片等,展示小洲村建村历史、姓氏人口变迁、行政隶属变革等历史状况。

b.水乡景色厅

通过对古祠堂、古庙宇、碑刻、民居(蚝壳屋、镬耳屋)、古树、古井、古码头、古街巷、石桥、水涌以及复原的瀛洲八景等实物、图片展示与文字介绍,展示广府水乡景色风貌特点。

c.历史人物事件厅

通过照片、绘画、笔迹、遗物、文字介绍等,展示简文会、简叔林、简明、简丽初等与小洲村有关的历史名人以及西溪简公祠惨案、植地庄战斗等历史事件。

d.小洲经济发展成就厅

通过文字、数据、照片、实物等资料,配以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法,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小洲村在农业、工业、商业、水利、文化教育、医疗社保、村容村貌改造等方面的建设成就,展示村队经济与村民收入发展变化以及招商引资项目、多年来上级领导对小洲村的参观考察记录资料。

简氏宗祠前面广场,铺设石板路面,种植绿化花草、设置文物石碑、石凳等作为游客休憩点。

(3)东池公祠休憩广场

①空间位置:东池公祠临细涌,长23米,宽21米。

②设计思路:广场石板铺设地面,临江古树水泥树围改造,换成青麻石条树围。原有水泥桌凳一律换成青麻石桌凳。南侧小码头清淤整修。

(4)西溪简公祠垂钓广场

①空间位置:西溪简公祠外以及幼儿园门前西侧临西江涌处。西溪简公祠外广场南北长17米,东西宽13米;幼儿园外广场南北长49米,东西宽7米。

②设计思路:河岸进行清淤,两个广场铺设石板地面,古树水泥树围换成青麻石树围,临河防护水泥铁框栏杆换成石条栏杆。两个小广场之间的小屋拆除。广场上设置青麻石的石桌石凳,呈现古朴风格。将此处打造成一个民间音乐演示点,村民可以吹拉弹唱,增加小洲的音乐文化氛围。在水面上放置小木舟、竹筏等,在河涌岸边用原木和芦苇搭建简易圆形垂钓亭3~5个,小亭内设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和垂钓者休憩乘凉。另安排配套出租各种钓具,供游客垂钓。

5.建设三个接待中心和两处游船码头

(1)南村口接待中心与游船码头

①空间位置:位于小洲村南部,小洲路北侧,向南面对瀛洲生态公园。

②设计思路:

a.南大门。大门按照“广府水乡、瀛洲古寨”主题,采用仿真古榕树形状设计,跨度控制在10米,最高处控制高度15米。一侧树干为门卫或售票亭。大门两侧分别设木围墙,镂空雕刻抽象的原瀛洲八景图,分别题有“广府水乡”、“魅力小洲”。树体上方请小洲艺术家撰写小洲村名。大门两侧即为小洲工艺品一条街。在工艺品街东侧北部、南沙港快速路西侧,开辟一个入口休憩小广场,供游客休息品尝纳凉之用。地面铺设青麻石板,周围果树围绕,广场中间间或保留部分果树。小广场可以设置石桌石凳,供游客短暂休憩或品尝水果。另外还可以出售茶饮及茶点,茶具为粗瓷大碗。大门东侧南沙快速路桥底下辟为停车场。

b.入村路。大门入内(北侧)小果园内,在基本不砍伐原有果树前提下,围绕果树间隔开辟两条蜿蜒进村小路,一条通向村东南角,一条通向西南角(分叉通向游船码头)。小路宽约2米,用青石板铺设。为了保护果树不受游人破坏,小路两边搭设1米高竹篱笆。

c.游船码头。南大门北面果林临西涌处,西北隔细涌正对东池公祠广场建设面积约为2900平方米的游船码头。码头采取驳岸式设计,结合河岸修建,垂直岸边布置。码头由售票室、管理室、储藏室、休息等候区、码头区等组成,另外还可增设茶室和小卖部。果林原有果树保留一部分,围绕果树搭建几个木质休息回廊。果树间搭建小型茶座,三角形粗木支架,尖顶覆盖山草,小亭内置石桌石凳或竹桌竹椅。游船码头东西两侧分别建桥梁进村庄。

(2)登瀛古码头(东北入口)接待中心与游船码头

①空间位置:位于小洲登瀛古码头东侧,小洲村东北入口处,东西长约30米,南北长约25米,面积约为75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接待中心南北朝向,与西江涌、细涌相接,位于古城墙、登瀛古码头景点上,作为水上游上岸点及每年“龙舟节”村民聚集、庆典接待场所。楼高三层(总建筑面积规划为1400平方米),首层为接待中心,主要设管理室和小吃店,小吃店经营广州特色小吃,如艇仔粥、炒米饼、杏仁饼、绿豆饼、麻仁糖、花生糖、南瓜饼、番薯饼、虾米香菇咸肉粽、枧水粽、虾米香菇糯米鸡、年糕、煎堆、油角、椰丝花生甜糍粑等。二层与三层可辟为艺术家租赁的创作室和酒吧间,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区和聚会区之一。接待中心南北两侧临细涌与西江涌处,分别建设两个小型码头(如图1-4)。

图1-4 登瀛古码头效果意向图

(3)北入口接待中心

①空间位置:位于瀛洲市场北侧三角形空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

②设计思路:接待中心南北朝向,楼高四层,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首层为接待中心,主要设管理室和小吃店,小吃店经营广州特色小吃。二至四层可辟为供艺术家租赁的创作室、酒吧间、咖啡馆或茶室,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区和聚会区之一,也可成为游客短暂休憩之处(如图1-5)。

图1-5 北入口接待中心效果意向图

6.打造一条河涌水乡景观长廊

从小洲村东北登瀛古码头到村南东池公祠段的细涌以及村内的石岗滘,打造一条面向广州市民与外地游客的休闲、观光、艺术创作、学习考察胜地,集中展现小洲村的河涌水乡风情景观长廊。

(1)广州“古桥公园”

小洲村是水乡,古桥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建筑,村内有很多古桥,如翰墨桥、娘妈桥等历史遗产,应当加以保护。但村里大部分桥都是后来建成的,主要为了方便村民活动,多为水泥建造或石板搭建,缺乏特色,而且带有各种管道,与古香古色的水乡情调很不匹配。建议将后建的水泥桥进行改造,以石为建筑材料,一桥一风格,打造“广州古桥公园”。仿古桥梁一定要古朴简约。有两种方案备选。

①第一种方案

在西江涌、细涌和石岗滘上,在保留六座明清古桥不动的前提下,将原来毫无特色的水泥桥、平板桥重新改建成广州市及周边地市现存历史悠久、具有岭南特色的著名古桥的仿建体、微缩体。可仿建的古桥有以下几座。

a.双美桥。双美桥原位于中山市小榄镇北街,建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廿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b.巨济桥。巨济桥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逢简村。是南宋宝庆年间进士李仕修始建,因历代均有重修,现在已看不到任何宋、元、明三朝的痕迹。最后的重修时间,桥身有石刻纪录:“民国十八年(1929年)合乡重建,齐安义胜造。”有意思的是,在桥身的青石上隐隐刻着“桥西一带,禁卖杂物,阻碍交通,严拿重罚”的石雕字样,据说是因为巨济桥圩市人群拥挤,导致其不堪重负被压垮,所以重修之后要禁止摆卖,可见当时这里是商业集散繁华之地。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c.杜婆桥。杜婆桥位于汕头市沙溪镇涌边村东面,始建于宋代,据《香山县志》(同治志)记载:“婆石桥在婆石村,宋时杜氏媪建。明崇祯间乡人高光谟、刘巽乾、汤斯汉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署县舒均再修。同治五年(1866年)涌头、水塘头、岗背、婆石、涌边、后山六乡重修。1986年,旅居海外华侨李炳坦、李铨波昆仲等捐资重修,并为杜氏媪树立碑记,复名杜婆桥。该桥为三孔石桥,长19.1米,宽2.5米,主桥用5条花岗石条铺成,花岗石桥礅。该桥西南、东北走向,各有7步级。因多次重修,现存结构主要为清代建筑。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d.毓灵桥。毓灵桥位于芳村区冲口街大冲口涌上,是一座古老的梁式石桥。建桥时间一说为明代,一说为清道光年间。桥名“毓灵”乃因历史上这里称钟秀乡,取“钟灵毓秀”之意。桥长25米,宽2.04米,两端有石阶式引桥。桥面部分由15节宽厚均为40厘米的完整石条组成。两个桥墩宽厚均为2米,接近水面的部分成船形以减少水的冲力。整座石桥结构紧密,没有雕刻任何花纹图案,造型古朴。桥的用料为质地坚硬的青花岗石。历史上,当地人认为毓灵桥锁住了冲口山川之灵气,才使当地涌现出不少人才志士,故此桥有“龙门”之美称。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e.永丰古桥。永丰古桥位于清远市明迳镇北2千米处,是按力学原理以石垒成,没有桥墩,以优美的弧拱形态横跨小河两岸,灵巧轻盈,被誉为“小赵州桥”。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f.泰新桥。泰新桥位于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平岗管理区新村,始建于明代。泰新桥建筑精巧,造型古朴。桥下部分保持了我国唐宋时期木结构梁柱或桥梁的古制,堪称南粤古桥中之奇葩。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g.青云桥。位于中山城区青云街,始建于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据《香山县志》(同治志)记载:“青云桥在石岐山西北,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知县陈应吉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知县鲁楷修,嘉庆九年(1804年)邑人毛永芳等重修。”该桥为单孔桥,长6.5米,宽3.4米,用7条花岗岩石铺成桥面。桥为南北走向,两边均有五块石栏板和望柱,右边望柱头全毁,左边已失一块石栏板,后用水泥、砖修复。桥墩用褐色花岗岩石砌成,两边均有“青云桥”楷书阴刻石刻,上款“嘉庆甲子”,下款“阖坊重建”。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h.驾虹桥。架虹桥位于梅州市平远县仁居古城东门外,为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岁(1597年)邑人袁晏所建。桥长32米、宽5米、高14米,两跨半圆形拱,桥墩面呈笔尖状。因桥的北端有吴姓聚居,故又称为吴屋桥;又因此桥位于古城老东门外,故亦称老东门桥。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i.云车桥。云车桥位于梅州市梅县松北乡下坪村。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为单孔石桥,南北向,横跨山涧河流,长27.6米,宽3.85米,无孔洞。桥栏高0.8米,桥面厚0.21米,距山涧河床9.8米,全桥以优质花岗岩石料精工筑砌,桥头南端崖壁上雕刻“云车桥”三字。右边署“大清乾隆九年甲子岁次季冬建,倡建人文端瑶、童文洲、曾维周、廖桔生,造石谢授纲”。云车桥是梅州通往福建等地的主要通道,“云桥夜月”成为松口八景之一。“云桥夜月”在深山中,适合夜间欣赏,月明星稀,月光照在峥嵘的龙山虎山和云车桥上,清静的隆文水里又影出一云车桥一龙虎山和一轮明月。天上一轮月,水中一轮月,桥在月色反射下,水上水下,又成一圆月,形成四面险山、三轮明月的奇景。慕名前来观赏的人很多。泰国前总理他信的母亲的祖居屋就在云车桥处。仿建桥根据河涌宽度按一定比例缩小。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典故。

②第二种方案

在西江涌、细涌和石岗滘上,在保留六座明清古桥不动的前提下,将原来毫无特色的水泥桥、平板桥重新改建成具有广府水乡特色、反映广府民俗文化底蕴和小洲村历史发展脉络的小桥,赋予每座小桥一个文化主题。可设计建造的主题小桥举例如下:

a.卵石桥。小块平板石碑,平铺于桥头,题名“石子养生桥”。整桥由水泥钢筋铺制而成,但表层均要镶嵌各色鹅卵石。桥面为平板桥,长3.5米,宽2米。鹅卵石主要以大个翠绿、粉红为主,配以乳白小碎石子(如图1-6)。

图1-6 卵石桥效果意向图

b.蚝壳桥。桥为拱桥,桥高5米,长4米,宽2米,桥身铺青麻石,两边竖五块石栏板和望柱,扶手制成镬耳形,类似镬耳屋的屋顶,栏杆外侧及桥体外则铺一层蚝壳(如图1-7)。

图1-7 蚝壳桥效果意向图

c.情人桥。此桥为双空桥,象征“夫妻和睦,双宿双飞”。桥长5米,宽2米,由青石板建造而成。桥身向上拱起30度,平缓向两侧延伸,桥两侧设扶手,扶手高1米,由大理石制成,且雕刻龙凤,刻上“龙凤呈祥”的字样。

d.梳女桥。婚姻习俗上,在珠江三角洲城乡,还存在“不落夫家”和“自梳女”的风俗,前者保留古越族遗风,女子出嫁后,除了年节、庆贺、吊唁等红白喜事以外,一般不回男家,而长住娘家。后者是一些女子为了独立谋生和摆脱封建婚姻的束缚而宣布自梳,终身不嫁。这种婚俗,既是古老婚俗的变异,又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这两种习俗渐已绝迹。桥全长约8米,中洞宽约2米,边洞宽约1.5米,两端阶石各8级,桥墩用条石垒砌,上小下大,极为稳固。桥面用九块长条石分三节并联铺成,栏板齐全,并有8只雕为自梳女头像的望柱。桥前立青石碑,阴文雕刻,介绍该桥的来历与自梳女典故(如图1-8)。

图1-8 梳女桥效果意向图

e.日娘桥。农历八月二十五,是传说中的“日娘诞”。“日娘”并不是什么神,也并非“娘娘”,而是一位刺绣大师,顺德大良一带的人说得更具体,说她姓陈,日娘是她的小名,家住大良东门城外,无儿无女,当时不少妇女跟她学艺,拜她为师,后来她死了,妇女们怀念她,便在她生日那天拜祖追念,年复一年,日渐神化,后人就以为日娘是神了。拜日娘的风俗,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后逐渐废弃。桥为石拱桥,全长6米,宽1.5米,高4.6米,两边各有10级石阶。4根桥柱都雕以荷花,雄健厚实。柱板花纹,优雅大方。

f.龙母桥。“龙母诞”是一种庙会活动,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岭南地区至今仍然继续存在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习惯及仪式的最大型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内容有万民朝圣贺诞、龙母沐浴、龙母更衣、慈龙孝子祭母、济物放生教化,以及圣迹信仰活动,包括摸龙床、饮圣水、服香灰、吃金猪、盖龙母金印、请“龙母运程香”、戴龙母符、捐香油款等等。举办种种丰富多彩的娱神活动,寄托着人们对龙母的祝愿和种种美好愿望。近似悬链线拱的古石拱桥,桥长6米,净跨3米,宽2.3米(如图1-9)。

图1-9 龙母桥效果意向图

g.生菜桥。《广州府志》记载:“迎春日……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生菜会”逐渐演变成求财和求子的活动。生菜会的日期定在白衣观音诞——农历正月二十六,地点在观音庙附近,活动除观戏、听曲之外,就是朝拜观音、摸螺求子,食生菜包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生菜包的材料几乎都含有寓意,如生菜寓生财,粉丝象征长寿,酸菜表示子孙,蚬肉表示显贵发达,韭菜表示长长久久。吃生菜包,希冀人财两旺,长久发达。清末民初时,生菜会盛极一时。谚云:“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可见,生菜会成了广州、南海一带民间的一个盛大的节日。此桥为踏步桥,选在水较浅的河道上。每个石墩高出水面0.5米,各个石墩都要做成蔬菜的形状。如白菜、韭菜、芹菜、黄瓜等(如图1-10)。

图1-10 生菜桥效果意向图

h.重烛桥。“重生花烛”也是广东一种很有意思的奇特风俗,即老夫妻结婚满60年时,再举行一次婚礼,也称“重行花烛”。但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有资格“重行”,如,除了结婚满60年这个基本条件外,妻子必须为原配;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须齐全;老夫妻身体硬朗;家庭经济较宽裕。因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不多,故显得特别珍贵。可以仿“双桥”形式建设。双桥原型在周庄,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像把钥匙,古也称“钥匙桥”。拱桥长4米,石梁桥长5米,高均为5米。

i.六礼桥。在婚姻嫁娶上,广东各地基本上是按照“三书”、“六礼”的习俗程序进行。其中,“三书”指男女双方正式定亲的“聘书”、过聘礼并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的“礼书”以及结婚当日(迎亲时)用的“迎亲书”。“六礼”则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即婚礼前的六个步骤:一曰纳采,由男家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二曰问名,提亲后,交换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男女“八字”宜婚,婚事方能进入正题;三曰纳吉,实际上是订婚仪式,要请酒祝贺;四曰纳征,俗称“行聘”或“过大礼”,这次送的礼比纳彩时的礼厚,仪式也较隆重;五曰请期,下聘礼后,男家选择婚期,征求女家意见,双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亲,即婚礼前最后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亲,女家收取男家送来的部分礼物(不能全收),并回礼致谢。此桥为联洞平板石桥,桥全长5米,宽2米。桥面以4块长条石并为一组连接铺成,两面均有栏板石,并有6对望柱相隔,其中间2对顶端为球形,边上2对为方柱形。中洞宽1米。中间4排桥柱分别由4块长条石并接竖立而成。

j.代郎桥。广东过去有一种用公鸡代替新郎与新娘拜堂成婚的奇特风俗。由于广东城乡多华侨,许多侨居国外的子弟,到了当婚年龄希望在家乡找一女子为妻,以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可是隔山隔海,路远迢迢,回乡不易,只好由父母物色一中意的女子,按照俗规,从过礼纳聘,到定下婚约,一一遵行礼制。但到了完婚之日,儿子未能归来,拜堂时,便以公鸡代替新郎,一样为公鸡披红挂绿,梳头绾髻,吟诵祝词。新娘花轿一到,由一中年妇女手捧公鸡去迎娶新娘,公鸡与新娘进入厅堂后,一样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公鸡与新娘相拜,一切过程均与真正的婚礼一样。婚礼的当晚,公鸡还要缚在新房中与新娘共度良宵,直到次日清晨才能将公鸡捧走。有的婚后丈夫十年八年回不来,妻子可领养一个男孩作为后嗣,俗称“螟蛉子”。代郎桥为3洞梁式石板桥,桥全长8米,桥面宽1.52米,中孔宽2米,旁孔1.2米,两端各有石阶4级。桥额有“公鸡拜堂”铭刻,桥头立柱雕刻公鸡与淑女形象,桥面铺设长条石,雕刻公鸡代郎成亲的情景(如图1-11)。

k.天下先桥。此桥主要歌颂广府人民的在经商、对外交流等方面“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广府人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经营,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体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桥长8米,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有3种不同形式:长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单边船形一端为尖状,另一端为方形,设于较缓的港道地方;双边船形墩,两端为尖状,便于排水,设在水流较急而较宽的主要港道。桥面用3~5米长条大石板铺架,上面雕刻古广府人民出外经商的画面场景(如图1-12)。

图1-11 代郎桥效果意向图

图1-12 天下先桥效果意向图

(2)果基河涌基塘农业观光带

①空间位置:包括小洲村登瀛古码头对面的西江涌果园、简佛祖庙对面的细涌果园、小洲艺术村对面的西江涌果园。

②设计思路: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基塘的利用,最先还是“凿池蓄鱼”,基面“树果木”而成为果基鱼塘。基塘地区的果基鱼塘布局出现在明初池塘养鱼兴起之后。原不很适应果木生长的低洼地区,利用堆土筑墩或挖土筑基,以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种植果树,更利用凹陷的积水池养鱼,以收到果鱼两利,后人称为“果基鱼塘”。根据《广东新语》对广州和南海等地桑基、果基与鱼塘的记载,在各县,“广州诸大县村落中,往往弃肥田以为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柑、橙次之,龙眼多树宅旁,亦树于基。基下为池以蓄鱼,岁暮涸之,至春以播稻秧,大者至数十亩。其筑海为池者,辄以顷计。”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岭南肥美的稻田被弃,农民筑田为基,或筑海为池,基上植果、植桑、植茶,基下为池养鱼。正如《广东新语》提到的,果基鱼塘与桑基鱼塘这一新的生产结构所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使岭南人在商品经济之路上走向富裕。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学者屈大均生动地描绘了在商品经济之路上发家致富的新型农民的形象——“左手数鱼,右手数钱”。到清初,由于国际贸易中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种植水果的收益。蚕桑业不断发展之后,有些地方的“果基鱼塘”仍然继续保存甚至发展,而另一些地方的果基鱼塘很快衰落。史志称:“民多改业桑鱼,树艺之夫,百不得一。”不少地区从原来的果基鱼塘生产形式大量改为桑、塘专业性生产。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的桑基鱼塘,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果基向桑基的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塘鱼、蚕丝的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目前,小洲村是珠三角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果基河涌基塘农业生产状态的区域。依据这一独特资源,可打造珠江三角洲果基河涌基塘农业生态观光区。在本区以万亩果园与河涌为主体,将深入登瀛古码头对面隔西江涌果园的用于灌溉的河涌支流加宽、挖深,挖出的泥土培于河涌支流两边以为基,河道中养鱼,基上保持栽植的杨桃、荔枝、芭蕉、龙眼等果树。果树叶可喂鱼,果树下结合饲养家禽,既能使果树获得禽类粪便补充肥力,又能利用禽类在果树下找寻小虫吃起到的松土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生态耕作方式。

(3)水上创作室

小洲景色浓缩了广府水乡特点。为进一步增加各地游客对广府独特的水乡风情的了解,增加小洲艺术之村的内容,扩大小洲的影响,积极为前来摄影、绘画的各层次爱好者创造选景、创作条件,建立小洲水上创作室,包括以下诸项。

①水上摄影。分别在两个游船码头安排小船及船夫接待摄影艺术爱好者。行程路线均为顺时针绕村一圈,最后回到起点。

②水上绘画。该项目与水上摄影项目并行。不同的是:该项目需对创作者进行适当区分,针对普通爱好者和学生群体设计全价票和半价票;由于绘画创作时间通常较长,船夫将游客送至其指定地点后,即可搭乘其他船只离开。待游客创作完成后可呼叫船夫前来送其上岸,亦可自行摇橹或撑篙到最近登岸点上岸。

(4)河涌自助驾舟

位于小洲村东的万亩果林中大量用于灌溉的狭长河涌,可作为深入万亩果园的水上观光通道,两岸独特的堤围果林生态美景,让游客在轻松舒适的一叶小舟中尽情领略玩味。

第一,将环村的河道清淤加宽,并加以整修,发展环村的观光游。河两岸的主要观光带的房屋要进行整修,有特色的现代房屋和古代建筑不用动,但一些过于现代化的别墅要改动一下外壁的颜色,有一些房屋可以考虑拆除后设置成茶座或休憩亭。环村河上的护栏一律改为石护栏,临水台阶换成石板石条台阶。

第二,开发水上游船项目。建议用木制的小船,因为小木船更有水乡的特色,且村内河涌面大部分较窄,不适合大型船只。

第三,开发“水上观果游”。简佛祖庙东侧、小洲艺术村西南侧的河涌比较深,且两个河涌打通的困难不是很大,建议将河道打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游客在水上观赏果树的风貌,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游船数量过多带来的河面拥挤。

7.其他项目

(1)华台山亭

①空间位置:位于小洲村中心偏东北方向的制高点“华台山”。

②设计思路:拆除华台山现有围墙,保护华台山上现有的古榕,在华台山中央建一座五角形两层亭子——华台亭,暗合历史上“登华台览五洲”之说,以供游人、村民休憩之用。凉亭为木质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左右,五角形地台,基座直径6米,四周用五根粗圆木支撑。木桩之间搭建木栏杆。木亭底座高出地面0.5米,木台阶。亭顶呈上翘的弧形。木亭檐下嵌刻金色魏碑体“华台亭”。在华台山东侧加开一步行道,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交通系统,也方便游人从另一侧上到华台山,登山路开辟为宽约2米的石台阶。

(2)艺术村

对于这样一个村中村,必须坚持严格不开放原则,保持艺术村的静谧环境和一种神秘氛围。一来艺术家们并不希望目前这种创作和生活的宁静受到打扰,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小洲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幽静环境,他们才选择定居于此,二来距离产生美,适当保持村中村的神秘性对游客而言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对于艺术村来说,更多地应考虑其对小洲的宣传及形象提升方面的作用,切不可贪图眼前一点点经济利益而损害这一宝贵资源。

(3)各种庙宇

对于村内现有的简佛祖庙、三帝庙、玉虚宫、天后宫等古庙宇,应根据历史传统,设置原有的民间神仙的塑像,供村民参拜和游人观赏。同时,庙宇内可以摆放经过收集的民间信仰的实物、图片等资料,集中展示明清以来珠三角地区民间神文化的演变过程,将现有的古庙宇打造成展现小洲村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的观光点。

(4)现代艺术创作室

①空间位置:包括小洲村现有的各类艺术创作室、利用空旧古民居新辟的艺术创作室,以及规划建设的各种艺术馆。

②设计思路:小洲村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人聚集、关注的地方,也是老一辈艺术大师长期活动的地方。可仿照鼓浪屿模式,将小洲村的历史风貌建筑用于中国当代文化的再开发,通过吸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度假性入住的形式,将小洲村岭南水乡风光、气候、物产及文化资源,与休闲中创作、研究、交流的崭新生活方式相结合,为中国高端文化群落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持条件,从而将小洲村打造成为中国文化精品的孵化器,提升小洲村的文化品位及旅游魅力,吸引名气、创造人气,带动小洲村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北京的798、宋庄及上海的苏州河一类的现代艺术创作伊甸园,成为广州的艺术部落,成为中国艺术名村。

应动员原来租用祠堂的艺术家搬出,将创作室设置在其他古民居内或规划建设的各种艺术馆内。将村内尚存集体所有的民居进行统一的内外修缮和简易装饰,民居应保持小洲水乡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保持水乡青砖灰瓦、小洲镬耳风火山墙、斜屋顶的独特造型特征,并以较低价格出租给艺术工作者,供其进行书法、绘画、摄影、雕塑、诗歌、小说等艺术创作,形成多个现代艺术创作工作室。可设置的创作室包括:绘画(油画、中国画)创作室、雕塑创作室、综合美术创作室、书法及摄影创作室、文学创作室、音乐创作室、设计与建筑创作研究室、媒体研究交流基地、影视创作研究室等。每个工作室必须悬挂创作室名称标识牌。其运作模式为:第一,由小洲村聘请,成立专家委员会,提出首批招纳名单;第二,制定管理制度、条例;第三,确定挂牌大师名单,发出邀请;第四,将使用权无偿转让,这分为两类,具体操作模式,一是对于挂牌大师,10年免费无条件提供,仅希望创作终了注明“作于广州小洲村”,二是对于单位、集体使用者,免收租赁费用,鼓励定期举行成果汇报展;第五,定期将小洲村产生成果结集出版,组织先锋探索作品的观摩演出或交流展览,将小洲村艺术国际艺术名家聚会的大沙龙;第六,创名人名家专题讲座,与电视专栏节目长期合作,在小洲村举办开放文化大讲堂。

表1-7 四区布局与建设项目一览表

图1-13 水乡风情观赏区布局图

图1-14 水乡风情观赏区重点项目布局图

8.整修项目

(1)民居祠堂庙宇建筑保护与整修

古朴的民居、祠堂、庙宇是小洲村广府特色景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要求对目前保存状况比较良好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修葺。

①修旧如旧。应当在保持原貌的原则上加以适当修葺。祠堂经过修葺,具有极强的建筑艺术价值,同时也是古代宗族文化的载体。修葺方面要注意尽量保持古代原貌,如果建设过程中注入太多的现代化的元素,将失去修建的意义。要拆除或隐藏不和谐的现代设施,如电风扇、塑料水管、白炽灯、钟表等。另外,对于与环境不协调的现代化建筑应按照有关规定翻修或拆除。传统民居不要做大幅度修改,以保持原汁原味;新建的不和谐的现代房屋如不能拆除,至少要在墙体外观,如色彩、材料上进行修改。

②合理开发。村内的祠堂等现在多数没有对外开放,有很多祠堂里面存放了很多的废物。所有的祠堂和庙宇都缺少文字说明,没有介绍建造的年代、原因、建筑的风格等,很多游客都对此很感兴趣,却无从得知。对于这一点,应当考虑对其资料进行收集和挖掘,将其形成文字记载,或立碑说明,或制成手册供游客浏览、阅读。

③合理保护。对于村内的祠堂、庙宇等景区缺乏必要的保护,很多建筑都有木制的设施,却没有灭火器等基本安全设施,很多古建筑上的壁画也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颜色正在脱落。

(2)街道整修与美化

随着小洲村旅游项目的逐步开发建设,村内的街道美化是近期的重点。目前应尽快解决西南、东北、南部三个大门主要行车道的道路贯通问题。中远期,应加强小洲村与周围村之间道路的合理连线,开辟主题游览线。

村内游览道以步行道为主,水路为辅。步行路面要求尽量采用青麻石铺设,与景区风格协调一致,方便游客穿行各个景点,能在旺季合理分流游客。水路要弯转适度,应景设计。要加强游览线路两侧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道路两旁的垃圾箱或垃圾存放处要设计美观、造型新颖,与道路景观浑然一体。小洲村以古树著称,因此道路进一步绿化要充分考虑植被的观赏性、季节性及绿化的层次。例如拓宽的河道两侧植被应选择栽植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与古树高低错落,相得益彰。设置供游客休息的木(石)凳、木(石)桌和长椅等。

很多古树都有围栏,但绝大部分围栏都是水泥的,有的还贴上了白色的瓷砖,这极大破坏了古树及整个的村庄浓郁的古朴美,建议全部换成石条围栏。

沿着河涌的铁栏杆统一换成石栏杆。

(3)公共设施美化

路桥、厕所、休憩广场、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考虑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一定要考虑其美学价值。应该在选材、设计上与小洲村广府水乡的风格相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