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村因水而生,由水而名。因此小洲村村民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小洲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核心元素和符号,村民的居住、交通、休憩等都离不开“水”。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村民的生活方式与“水”的关系有所疏远。
1.居住方式
依水而居是小洲村传统居住方式的重要特征,村民的房屋大多依水而建。由于房屋依水而建,所以村民取水和洗衣都十分方便。离河涌稍远的村民就在家门口打井取水。现在河涌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和洗衣机,但仍有一部分村民喜欢到河边或井边洗衣。
蚝壳屋是小洲村最具特色的民居。这种建筑的外墙在两层泥灰之间有对称并排的蚝壳,墙的厚度比一般的房屋超出20~40厘米,这样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屋里是冬暖夏凉的,这反映了小洲村人的聪明和智慧。目前村中还保留有3间蚝壳屋。
2.交通方式
小洲村邻水而建,因此传统的交通方式也以水为路,以舟为车。村中道路大都与水垂直,沿涌有大街贯通。通过珠江水道,村民可以乘船到广州、番禺等地,甚至出海。明末清初应该是小洲村水上交通最繁忙的时期,许多村民家门口都自备埠头,至今仍有部分保留。但伴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方式的变革,摩托车和汽车逐渐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村民几乎每家都有一辆摩托车,汽车也开始进入农民家庭。(www.xing528.com)
3.生产方式
小洲村传统的生存方式是农耕,种植一些粮食作物和果树等。其中种植果树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小洲村素有“岭南佳果之乡”的美誉。村民借水之利,自明末清初以来就采用“果基鱼塘”的耕作模式,即“塘中养鱼、基上种果”,这种模式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传统和特色。
改革开放以后,小洲村的一部分村民转而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了村办企业,使村民的工作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果树种植仍是小洲村的主要产业之一。
4.休憩方式
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小洲村河网纵横,绿树成荫。村民农闲时刻最喜欢的就是在河边树下聊天嬉戏,现在仍然保留这一生活习惯。在西溪简公祠、东池公祠、登瀛码头、简氏宗祠前的水边树下,每天都有村民在打麻将、聊天、做女红等,夏天村民也常在涌内游泳,涨潮以后,大人小孩皆在水中嬉戏,其乐融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