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因决策者在决策中经常低估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价值货币化评估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为了理解个体如何看待环境资源及其变化,以及如何评估未使用过的服务价值,Krutilla提出了“总体经济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TEV)”框架,此框架认为环境资源总体经济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市场价格往往是存在的,非使用价值是不包括生态系统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反映了个体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中获得的满意度。
目前,评估环境资源价值主要有三种方法:间接市场评估,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间接市场评估主要是通过观察个体的相关市场行为获得环境资源价值,主要包括以价格为基础的市场(大多数用于可能在市场上出售的供给服务)、以成本为基础的市场(通过人工方法提供同样的环境资源所发生的成本)和生产功能(生态系统对于收入或者生产力提高的贡献);揭示偏好法主要是在与环境资源相关的现存市场中观察个体选择,包括旅行成本法和享乐定价法,揭示偏好法容易被市场缺陷和政策失灵所影响,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且不能评估物品的非使用价值;陈述偏好法是在虚拟市场情境下通过问卷询问个体对某环境物品改变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或者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主要包括条件价值法(提供被评估物品的一种属性变化)和选择实验法(提供被评估物品的几种可选择的属性变化)。(www.xing528.com)
大多数评估方法只能获得TEV的部分价值,只有陈述偏好法能够引出包括非使用价值在内的全部价值。但是,陈述偏好法受到了环境经济领域学者广泛地批判。批判原因主要包括嵌入偏差的存在,被调查者偏好并不是早已形成或稳定的,信息缺乏或时间太短导致被调查者不能做出如此复杂的选择等。对陈述偏好法更根本性的批判包括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多元性,不同价值的不可比性,制度背景对于偏好表达的影响,难以解释社会公平,对于未来一代的忽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