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偏差是CVM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有两种策略行为,“免费搭乘”和“过度承诺”。如果某个个体因认为其他人可能为此物品支付很多金钱,因此他就不需要进行任何支付,从而低估了他对某公共物品真实的WTP,这样就会发生“免费搭乘”。另一方面,假如个体认为他们所陈述的WTP不会成为将来制定价格的基础,而他们所陈述的WTP会影响这类物品的供给,就会发生“过度承诺”。
Samuelson(1954)首先提出了策略偏差,由于个体总会试图“免费搭乘”,因此他对CVM的评估结果提出了质疑。随之而后,很多研究报道了在他们的评估结果中确实存在策略偏差。比如,Whittington(1992)设计了实验去测试是否给予被调查者考虑其决定的时间对于其WTP是否有影响。从尼日利亚的三个村庄里选出了两组被调查家庭。给予其中一组家庭一天的时间去考虑他们的WTP,但不给另一组家庭考虑时间。结果表明有时间考虑WTP的家庭要比没时间考虑的家庭所陈述的WTP低。表明有时间考虑WTP的家庭可能实施了策略行为(通过降低他们真实的WTP)。(www.xing528.com)
几乎没有CVM研究专门去解决策略偏差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认为在CVM研究中策略偏差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Mitchell和Carson(1989)认为对于大多数的CVM研究,以下因素可以减少策略偏差:①策略行为所需要的信息是足够的;②CVM的调查样本量足够大,使被调查者认为个体的WTP不会影响WTP的总体结果;③CVM的支付方式能够使被调查者进行支出预算,从而使被调查者不会高估其真正的WTP;④如果个体认为所评估的物品可能不会被真正的供给,真正的WTP可能不会被低估。除了这些方面,使用一致性的问题启发技术(如:DC问题启发技术)会减少策略偏差的影响。Mitchell and Carson(1989)回顾了不同因素对策略偏差的影响,他们建议CVM调查问卷设计应该尽量避免给被调查者提供任何会导致其策略行为发生的暗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