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教育思想:时代特征与教师必读

邓小平教育思想:时代特征与教师必读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鲜明特点。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的高度认识和科学定位,具体体现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要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在领导。而且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多次表示愿意为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的最精辟的论断。

邓小平教育思想:时代特征与教师必读

卫国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并在指导教育改革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他所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要认真领会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要像小平同志那样从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极为丰富而深刻。纵览他的教育论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涉及到教育的地位、作用、教育方针和政策、教育的宏观发展战略、教育体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课程、教材的发展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把教育的发展作为“兴国”之根本,明确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了“现代教育功能观”。

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与功能的高度认识和科学定位,具体体现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敏锐地察觉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地阐述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发展的客观规律。他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认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到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因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这就是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而解决人才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要依靠教育,我们只要把“教育搞上去,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所以说,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盛衰的大事,它决定着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现代教育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兴国”、“安邦”,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支柱性产业”。发展教育是我国在未来世纪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性措施。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功能更高层次上的深刻总结和概括。

应当说,在我们党的领袖人物中,像邓小平同志这样重视、支持教育事业,深刻地揭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教育提高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来加以认识和论述,是前所未有的。

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呢?邓小平同志认为,重视教育工作,下大力气努力抓教育,大力推动和发展教育事业,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他响亮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关键,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还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技。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提高全党全社会对教育在四化建设中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邓小平同志认为,要真正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关键在领导。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他十分严肃地告诫全党和各级领导,“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抓教育工作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在教育投入、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大力量,解决实际问题。他明确指出,宁可牺牲一点速度,在其他方面先忍耐一下,也要先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而且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多次表示愿意为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工作中,教育“奠基工程”的作用、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在一些部门和地方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照小平同志的教导,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须抓几个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进作用,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飞跃,即在认识上到位;其次,真正把教育工作摆到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而且应当排在各项工作的前位,在各个方面给予充分而必要的支持和保证;第三,应把是否重视教育,在教育工作上的改革力度和实绩,作为考察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以及衡量领导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要大力颂扬在领导教育改革中做出突出成就的领导干部。只有这样,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战略决策,才能真正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现代教育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为北京景山学校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的最精辟的论断。这个题词赋予新时期教育方针以新的内容,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三个面向”既深刻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突出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同时也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一贯思想。(www.xing528.com)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为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既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努力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所揭示的是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如何实现自身现代化的问题。一方面,教育必须通过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发挥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承担起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另一方面,就是要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应当蕴含多层次的要求。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彻底摒弃陈腐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现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相互融合,以实现人的终身教育为目的的大教育观,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建立多种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其次,是实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现代化,这就要求现代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及时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适应日益加速的知识更新的需要;在教学形式上,要教育与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与家庭的紧密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求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的特点,突出强调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多样性;实现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以适应现代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实现师资队伍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教育必须依靠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师去实现。而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师,不仅仅是以学历水平为标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艺术与技能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能够承担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合格人才。

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我们办教育必须打破封闭、保守,以中国的客观实际为基础,以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为依据来绘制教育的发展蓝图,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改革要放眼世界。这里主要反映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教育中一切有益于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以加快我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前进步伐;二是要求教育根据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培养人才的规格,把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外向型、国际型人才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三是中国的教育应当主动地走向世界,应当主动地迎接竞争和挑战,在竞争中展现中国教育的实力和特色,在比较中进取,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

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说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树人工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因此,教育事业应具有很强的超前性。教育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用21世纪的战略眼光来预测教育的发展。即一方面教育要根据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新的一代;另一方面教育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为学生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坚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三、切中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力倡在不断改革中寻求发展,明确了“现代教育改革观”。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繁荣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改革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途径。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教育的今天,不深化改革也就不会有中国教育灿烂的明天。邓小平同志曾经倡导,改革是没有止境的。这就是我国现代教育不断锐意改革,在改革中寻求发展的依据。例如,经过十年浩劫,我国教育走向崩溃的边缘,人才呈现严重青黄不接,是小平同志力导改革,才给教育带来了春天。在十几年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离,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落后,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并严重束缚了教育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合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重视。他认识到中国的教育也必须在改革中寻找出路。他力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革陈腐的教育思想,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正是在他的领导下,198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是在他的改革思想指引下,国家颁布了《教育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规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邓小平同志还曾经热情地鼓励中小学开展教改实验。他认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思想,教育战线要研究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当前教育中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刻地剖析“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危害的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素质教育,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三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力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紧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改革考试制度,按阶段分步推进改革,如在小学、初中实行“等级制”,打破考试指挥棒一统天下的局面,把学生从繁琐的考试中解放出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才能,同时,要建立一套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业评估制度和指标体系;建立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以“汨罗经验”为龙头,开展多种形式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大力推广优秀的教改实验研究成果。

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以上仅为个人的一点体会。通过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系统地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其中,最重要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方法,领会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转自《山东教育》199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