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7年起,由于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错误,导致教育工作也出现了失误。在此期间,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可能的范围内,消除“左”的影响。邓小平教育思想在纠正“左”的错误的曲折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一)纠正1958年“教育革命”中“左”的错误
1958年,在“大跃进的环境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以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导致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过多,忽视了课堂教学,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育质量,发生了失误。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教育工作时,针对当时教育领域已经出现的“左”的倾向,发表了《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的讲话。他指出:“学生参加劳动,一必须;二适当;三可能”,“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们无论如何要保证有一批学生基础课学得好,否则将来要吃大亏”。他强调在教育改革中,“学校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不能说是成功。”[8]
从1959年起,邓小平就有意识地在自己的工作职权范围内,消除“左”的影响。1961年7月至8月,邓小平在北戴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根据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关于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精神,讨论制定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六十条》)。会后,毛泽东审阅了这个条例,高兴地说:“总算有了自己的东西。”[9]此后,又讨论制定了《中学五十条》和《小学四十条》。这些条例的制定,使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了一个基本法规。条例针对“大跃进”中“教育革命”的“左”的错误,明确规定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习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劳动的关系,教学、科研、劳动和社会活动要安排适当;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重视理论和书本知识,又要重视生产劳动以及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正确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学术。这些基本经验的总结,对于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教育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1961年11月,邓小平在听取冶金工业7年规划汇报时,针对全党在执行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提出要大批提拔年轻的技术干部。他指出:“这几年来,我们对技术干部关心不够,对他们的使用有问题。”[10]1964年,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干部年轻化问题。指出:干部年轻化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带有方针性质的问题,要让比较年轻一点的、政治思想好的共产主义者来接班。[11]
(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整顿教育(www.xing528.com)
1975年,重新出来工作的邓小平面对“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不顾“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挺身而出,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邓小平亲自抓了科技和教育的整顿。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听取中国科学院负责人的汇报时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强调科研工作要走在前面,不要拖国家建设的后腿。邓小平强调指出:科技事业要后继有人,中心是要办好教育,“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要办好教育,必须解决教师的地位问题。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中教师的处境十分关心,他说:“几百万教员,只是挨骂,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12]
之后,这个《汇报提纲》经过修改呈送毛泽东审阅,并准备经毛泽东同意后下发全国执行。毛泽东在听取汇报时指出他没讲过科技是生产力的话,邓小平立即说明马克思这样讲过,坚持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后来,这一文件由于毛泽东事实上的不满意而未能下发。[13]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批驳了“四人帮”鼓吹的“读书无用”的谬论。”[14]
邓小平对各方面工作所做的整顿,使全国形势明显好转,特别是关于科技整顿、教育整顿的言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强烈反响。科技、教育等领域开始打破严重的沉寂的局面,出现了一些新气象。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虽因“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被迫中断,不久,邓小平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受到了批判以至再一次被打倒。但是,整顿带来的明显变化,使长期遭受“文化大革命”苦难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邓小平在这一阶段为消除“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所进行的全面整顿工作以及有关科技和教育的论述已经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把全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做了重要的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