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世界化、未来化的教育实践-《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现代化、世界化、未来化的教育实践-《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月1日,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向社会宣布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学校教材,这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和成果的重要途径。

现代化、世界化、未来化的教育实践-《邓小平理论教师必读》

1983年9月7日,景山学校成立20周年之际,该校师生写信恳请邓小平同志题词。10月1日,邓小平同志题写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思考已久的问题,这是在拨乱反正工作基本结束、教育事业开始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对全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提出的卓有远见的战略部署,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面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987年2月28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中,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在贯彻教育“三个面向”方针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容,必须使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育体制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今后国家将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增加新的行业,以便更有效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他还就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等方面都作过明确的指示。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邓小平同志认为,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提出“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要参与国际范围内经济科技的激烈竞争,就必须立足本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注意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教育方法。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教育还应面向未来。这是因为教育周期比科技开发和经济活动的周期都要长,教育的效益往往在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才逐步显现出来,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教育和科技密切相关,把发展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把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早在十多年前就对信息技术对现代化建设及其教育事业的影响提出了对策。1985年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向社会宣布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1990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题写“希望工程”四个字。1992年6月10日和10月6日,希望工程收到了署名“一个老共产党员”的3000元和2000元两笔捐款,都是救助广西百色地区失学儿童的。经希望工程工作人员多方查找,终于发现这位“老共产党员”就是邓小平同志。他不仅从战略高度指导着中国教育,而且在退休后还关心着祖国下一代的成长,从自己的稿费中省出一些钱支持教育,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学校教材,这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和成果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各级学校的教材编写工作,1977年他就敏锐地指出:“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同年7月29日,邓小平同志就教材向题做过专门的指示,“要进口一批外国教材(自然科学的),要结合本国的国情编写教材,要组织一个很强的班子,编大中小学教材,要进口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法国的、西德的自然科学教材,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编好教材,以后就按新教材来上课。今年实行起来有困难,从明年招生开始,今年要抓学校的改进,把教师好好调整一下,教材要组织专门班子编写。要编几种教材,以供选择。”9月19日,邓小平同志再次指出:“看来,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教书非教最先进的内容不可,当然,也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拨给教育部10万美元专款,开始从美国、英国、西德、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大、中、小学教材,以供我国编写教材参考。至1978年2月,进口的外国教材已达2200册,其中小学教材占15%,中学教材占20%,大学教材占65%。1978年2月5日,教育部请示中央要从各地抽调一批人员来加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力量,编写好教材。邓小平同志对这个报告十分重视,2月10日批示:“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的关键,要有足够的合格人力加以保障。所提要求拟同意。”同时,又亲自指示有关方面马上解决编写人员的办公和住宿用房问题。1978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要“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选调了200多人参加中小学各科全国通用教材的编写工作,集中到北京分成12个编写组,还聘请了叶圣陶等45位国内知名专家担任编写各学科教材的顾问,并成立了教材编审领导小组。1978年9月,全国中小学开始使用新编教材。1983年,邓小平同志还在百忙之中专门为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写了所名,充分反映了他对教材建设的关心与支持。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包含了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70年代后期,一些华裔学者要求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知道后说:“我们要创造条件,盖些房子,做好安置他们回国的准备工作。他们回国总要有个家,总要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吧!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同中国友好的学者中著名的学者多得很,请人家来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为什么不干?”“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80年代初期,每当有海外知名学者来华讲学,邓小平同志总是尽量抽出时间亲自会见,感谢这些专家教授对我国科教事业的帮助,听取他们对我国经济和科教事业的建议。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同志一方面主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保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他说:“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外国的技术,利用外资,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同世界上154个国家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向60多个国家派遣了近千名汉语教师,从40多个国家和地区聘请了5.8万多名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华任教或短期讲学,支持和帮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也关注着中国,近10多年来共有21万外国留学生来到我国,学习我国的语言文化和科学技术。我国与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也非常活跃。1980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会见了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先生,中国从此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198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教育项目,而邓小平同志则是这一合作的奠基人。15年来,中国已经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吸纳教育资金达26亿美元。1992年到1996年的5年间,联合国开发总署投入700万美元,在我国执行“大学管理人员培训与研究项目”和促进5省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项目;联合国人口基金投入590万美元,同我国进行“大学人口学培训研究”等合作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80年代以来援助我国教育项目的基础上,1996-2000年间,再投入2000万美元,用于实施“促进贫困地区初等教育”和“发展远距离教育”等项目。

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要广泛地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只是派十个八个。”在封闭了10年之后,中国准备大量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这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共派遣留学人员近30万人,分布于103个国家和地区,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对于出国留学人员,邓小平同志要求尽力创造他们回国工作的各方面条件,并表示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一字一句,充满了他对海外学子的无限厚爱和深切关怀。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学成后回国服务,留学人员回国人数已达9万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四大以来,留学人员回国总数以每年13%速度递增,特别是全面实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制度改革后,每年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数已超过当年派出数,近5年学成归国的留学人员达2.4万余人。据统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157人是近10多年来回国的留学人员,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人数的51.6%。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有95%是建国后历年回国留学人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继续强调:“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把引进国外智力和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遵循邓小平理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www.xing528.com)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全党全国人民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形势下,全国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深深地体会到,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行动指南。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全面地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相互依靠、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明确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将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融入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邓小平同志坚信“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一定会到来”。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一再号召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多做实事。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光辉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深情爱着的伟大祖国和人民,全国人民和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师生都由衷地崇敬和爱戴邓小平同志。

当前,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部署和组织教育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兴起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教育理论思想的新高潮。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的建设,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编进教材,进入课堂,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和教育广大学生。教育界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决心,以理论学习来推动教育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共同开创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局面。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转自《中国教育报》1998年2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