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世界现代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所以“教育兴邦”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振兴和经济腾飞的源泉。我们的东邻日本,现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与其长期以来重视教育关系密切。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进行了三次大的教育改革,国民素质因此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使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跃而列于世界强国之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怎样来恢复和建设国家成为头等大事。教育学家们此时提出了优先恢复和重建教育的观点:要使日本复兴,除教育以外别无他途。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全国的响应,于是日本政府和民间勒紧裤带把教育事业恢复了起来。20年后,即本世纪60年代,日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日本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日本从此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并进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邓小平同志早已注意到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教育的内在联系,他曾与中央的同志谈到此事:“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他对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更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教育对科技和经济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教育的发展会带来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兴盛,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曾有学者就教育中心、科学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进行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中心出现的时代要早于科学中心出现的时代,即先出现世界的教育中心,之后科学中心也在此地形成。研究结果还表明,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教育和科学中心循着这样一条线路发生了转移: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更有意义的是,研究结果证明了世界经济中心也沿着同样的线路发生了转移,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中心和经济中心。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与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邓小平同志曾就经济与教育、科技的关系表示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使“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而“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为动力,以强大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体系为后盾,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我们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未来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因素。创新依靠的是人才,依靠的是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这一切都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人才为基础的。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要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的发展才能有后劲。任何事业的建设都要从基础工程做起,所以,要建立我们的创新体系,也必须要从教育这个基础工程做起,从培养人才做起。(www.xing528.com)
邓小平同志在发展教育这个问题上十分重视,他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正是基于他的理论,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要发展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探索、科技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关键在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