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面向”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这个观点一提出,就确立了一个与新的时代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观,理清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传统教育观念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特别是由于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和“左”的遗毒,教育更多地面向升学,面向仕途,甚至演变成纯粹的应试教育。从政府举办教育的目的来说,也往往更多地面向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我国,有相当长的时间内,教育仅仅面向政治,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的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被大大地削弱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把被“左”的思想扭曲了的教育再扭回来,使之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上来。
封闭性是传统教育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明清以来,闭关锁国导致了一种封闭式的教育传统。新中国建立以后,应该说曾经有过一段认真向当时的苏联学习的历史;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极“左”路线占据统治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断了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扭曲了受教育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使教育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与外部世界加强联系和接触的历史。中国要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和平、平等地共处,就必须使教育面向世界。
传统教育观念虽然也承认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实际上却只满足于以过去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去教育学生,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变革,缺乏解决未来社会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的能力。面向未来,就是要使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在未来社会具有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新人。
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个面向”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观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实践,必将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真正的革命。我们要把“三个面向”放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加以全面、科学的认识。(www.xing528.com)
在“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它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出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这个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1979年,他指出:“我们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们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主要是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教育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教育发展战略不能相互脱节,必须是配套的、平衡的。二是要坚持按照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改革教育体制,建立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制度环境。三是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革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使各级各类教育都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四是要坚持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现代化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现代化创造必要的条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是考虑全部教育工作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按照这样的思路,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对中等教育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使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布局、科类结构、专业结构从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也进行了大的调整。农村和城市教育综合改革逐步深入,实行了“三教统筹”、“农(经)科教结合”;高等学校的产学研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面向现代化,既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也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教育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全社会的科普工作和法制教育,推动科学文化繁荣中也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教育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基本准则。教育面向世界,是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立足本国,是要立足本国的现代化。历史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腾飞、教育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奋发,还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从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长处,补己之短。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追不上。”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培养出能够参与科技发展日益迅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的人才,使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二是教育要汲取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立足现实,是要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特点和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使今日的教育能够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跨世纪的一代,是下世纪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必须以长远的战略的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面向未来,不盲目地脱离国情搞教育,而是必须认真地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教育的巨大影响。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充分显示出“三个面向”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