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1975年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他又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作用。”[1]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是在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发展资本主义中的作用后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着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2]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
与马克思的思想相一致,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坚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也有论述。
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他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他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技领域一系列新情况论证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的思想。这一讲话成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今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科学命题。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几天后,他再次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5]1992年初,他进一步强调:“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生产力的每一次划时代飞跃,都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推动作用和变革作用。它既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是紧密联系的,又说明了当今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渗透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生产力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加入到直接的生产过程,变成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广大的耕地和众多人口劳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则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而自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得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劳动力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传统工业设备不断得到改造;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许多前所未有的劳动生产领域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乃至海洋技术、空间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层出不穷;由于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使用,使生产控制系统和组织系统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所有这些,直接造成了社会生产力要素和结构的变化与发展。(www.xing528.com)
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个公式说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是作为生产力要素排序上的第一项而与其它几项简单地相加,而是表明科学技术对其它几项具有变革和决定作用。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基础地位。
(2)现代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7]这是小平同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历史的科学概括。
进入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具有如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科研成果工业化的周期越来越短。有人对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无线电、柴油机、飞机、雷达、激光器等39项重大技术发明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产品研制到制成产品,除个别外,18世纪末以前都在70年以上,19世纪一般在14-70年之间,20世纪以来都在20年以内,最短的只有一年时间。
2)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在大工业刚刚开始发展时,科学技术尽管已经对于生产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它对生产力诸要素的影响,还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深刻的程度。如果用“生产——技术——科学”这一顺序表示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得以进步的话,那么,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随着它向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渗透,这一顺序已经变化,即已形成“科学——技术——生产”的程式。科学技术的这种超前发展,加速了产业的发展,不断开拓着现代生产的新途径和新领域。
3)高科技及其产业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统计,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为0.2万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约2万元,高科技产业人均年产值可达10-20万元。在美国,1982年使用电子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劳动者一年的工作量。
总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以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型态,它引起了生产力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进而使生产力产生巨大飞跃。据统计测算,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在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以上,到知识经济时代,将达到80%以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8]人类的社会实践已经证实并且将进一步证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真理性和预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