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通过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并最终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起源同时产生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这两个生产,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教育,并且通过教育把这两个生产联结在一起。教育将人类世世代代所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加以整理、保存、传递和发展。正是由于人类知识的不断延续,创造和积累,才一步一步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的各种社会形态中,虽然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功能受到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无论是什么国家和民族,无论处于何种社会发展阶段和文明形态,只要有人类生存和文化生成的地方,就有教育活动的存在。教育通过人的培养和知识的传递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发生着广泛的、普遍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通过言传身教来传递经验和知识。近代以来,工业革命以后,许多国家建立了公共教育制度,从而使教育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在许多社会的历史变革时期往往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基础性作用,已为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所证明。时至今日,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发展和空前繁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教育的发展史。
教育在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教育对于统治意志的贯彻,社会意识的整合,政治法律制度的创设和实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与社会文明的进步,都起着整体性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教育的发育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发展程度,教育发育的形态,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使教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地位。人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从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这一过程的根本途径在教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知识的专业化,影响着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不断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不断开辟着人类的未来。历史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对重大科技发明和传播,对新的产业的诞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结构乃至于们的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在历史上,教育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上曾经起到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市场经济体制将科技和教育有机地组织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去,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显著加强,实际上,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世界近百年来的发展告诉我们,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后来居上者,如日本、德国或是近30年中出现的一批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无不采取或客观上形成了一种战略思想:教育的适度超前和优先发展,坚持不懈地提高国民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开发各种资源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为本国或本地区实现“赶超战略”,后来居上,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今已成为超级经济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有一个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而且始终不渝,深入人心,形成了举国上下重视教育的局面。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认识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使日本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三大战略决策,其中关键是“文明开化”求知于世界。为此,必须“教育先行”,即教育要优先于经济的发展。一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校长曾说:“在我们国家里,……不是工业和工厂首先发展,然后再建立技术学校,而是首先建立技术学校,以培养毕业生,他们的工作就是去发展工业和开办工厂。”在日本政府“教育先行”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教育不仅是日本国政的根本,而且是企业界的“立业之本”、广大人民的“立身之本”。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韩国,60年代就坚持把“教育先行”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作为六项战略决策之一。1984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一号报告明确指出:“人力资源,一直是香港最主要的资产,而将来也是如此。而发展人力资源则要依靠教育。”(www.xing528.com)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尤其是如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轨道上来。正因为如此,党中央确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党的十五大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实现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根本在教育;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本在教育;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根本在教育。党的十五大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明确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攻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需要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需要加强对全民的法制教育;在一个文盲半文盲还占很大比例的国家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发展教育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呢?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首先是一个发展教育的问题。
历史的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