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村体育还比较落后。改革开放后,政府积极收集、挖掘整理农村传统体育项目,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使农村体育翻开了新的一页。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体育发展,体育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体育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农民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等大部分指标低于其他人群,部分地区的农民仍是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此外,在少数农村地区,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及非法宗教活动仍然猖獗,农村体育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除了农村经济需要进一步发展外,还有相当多的农民,特别是农村的领导干部观念落后,认为农民是体力劳动者,不需要体育锻炼;忽视体育工作,没有把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来引导和加强;农村体育场地、器材依然匮乏;文化体育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进入农民的生活。
长期以来,农民对体育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是有钱人的事”,“体育与自己无关”。事实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农民根深蒂固的自我封闭、轻视竞争的传统价值观念,仅有的身体锻炼也属于不自觉行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以及农民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仍不太高。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伴随其价值观念和农村职业出现“旧、混、新”的混合交叉现象,体育价值观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农村人口为65656万人,农村体育人口仅占农村人口总数不足10%的比例。农村体育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强度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我国农村广大地区体育健身活动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富裕乡镇的一级领导和党委均有领导干部负责体育工作。这些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的地方,大多建有文化体育活动站,成立了农民体育协会,有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能形成一种活动氛围。农民空闲时积极参与锻炼,并定期举办一些小规模的邀请赛。这种情况在北方的大农场和沿海较发达的乡村比较普遍。有些省份的农村地区还保留了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如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赛马、摔跤、荡秋千等;河南乡村的武术,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一些乡镇的舞龙舞狮、皮划艇、踢毽子等运动。这些体育传统项目有的已成为国家正式的比赛项目。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农村人多地少,正在解决温饱问题,体育基础条件差,体育活动得不到普遍开展,还有很多乡村学校没有规划体育场地设施,能有一副破旧的篮球架就不错了。一些乡村中小学校也不重视体育教育,加上条件差,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在乡村相当一部分农民整年忙于生计,日出而作息,难得有时间、有心情去从事体育锻炼。其实有不少农村青少年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有的自筹资金修建篮球场地,有的在自家庭院玩篮球、打乒乓球,但部分农村中小学生由于缺少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体育指导,只能自由玩耍而得不到应有的体育教育。
(二)农村的体育消费情况
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消费量很小。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农村进入了建设小康生活的新阶段,农民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2010年,家庭户均现金收入34080.34元,比2009年增长12.75%。2011年家庭户均现金收入攀升至38894.38元,同比增长14.13%。在此影响下,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也呈现增长趋势。2009年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7265.94元;2010年达到8271.93元,同比增长13.85%;2011年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继续增加,达到9260.57元,比2010年增长11.95个百分点。
农民对实物型体育商品的消费主要为体育服装、鞋帽,购买最多的是运动服和运动鞋,对于运动器材如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篮球、哑铃等的购买情况是半数左右的农民从未购买过,至于对报纸杂志等相关实物型体育消费,农民的需求量更是少之又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农民对于实物型体育产品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实物型体育商品方面的需求逐渐下降;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健康意识会增强一些,对实物型体育商品的需求就增大一些。
农民对参与型体育商品的消费情况是:体育彩票方面的消费量不大,主要原因是农民生活在农村,而体育彩票购买点多设在城市,交通不便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进入过收费场地进行健身活动方面的体育消费,到收费健身场所接受健身培训的人几乎没有,因为这些方面的体育消费已经远远超出了许多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农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收费型的健身场所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为数很少。去现场观看比赛或者其他收费性体育赛事的农民也非常少。(www.xing528.com)
农村体育消费低,自然与农民收入低有直接关系,农民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后,体育消费数量将更多地依赖于体育观念、意识和周围的体育文化环境。
(三)农村体育市场的发展势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农村体育市场的顺利启动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目前正在形成和即将形成的有农村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彩票市场、体育培训市场、医疗康复市场、文化广告市场等。有些已经形成了体育专业市场,有些是多种专业市场相互兼容、优势互补,根据市场行情不断地调整经营项目。
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农村体育市场规模经营的形成,还将会不断分离出并形成新的专业体育市场。项目众多的专业体育市场必将促进农村体育市场的繁荣。
目前县级体育系统经营体育产业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相当多的县市正在紧锣密鼓地兴建体育场地设施,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为开拓农村体育市场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广大农民将有更多的文化生活需求。数据显示,2011年农民人均日常生活支出中,饮食支出1303.20元,衣着支出512.07元,交通通信支出1065.15元,文化教育支出1614.28元。与2010年数据相比,食品支出减少了27.63%,衣着支出增加了近1倍,交通通信支出增加了1 3倍,文化教育支出增倍。农民用于饮食等生存型消费的比重下降,对穿衣打扮、文化教育等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支出大幅增加,农民生活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制定等,使得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党和政府对农村体育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为我国农村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必要的保证。从总体上讲,我国农村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