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计算机编程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它突破了计算机编程中以过程为核心的结构体系,将计算机程序处理问题的方法变得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模式。
对象:指面向对象的编程将计算机程序处理的描述事物的数据和描述事物的行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对象(Object)”概念,并且将对象进行封装,以保证其基本行为的一致性。
抽象的对象即为类(Class),具体的对象就是实例(Instance)。例如,可以将所有的文本框抽象为一个textbox类,这个类可以放置于各种窗体之上,有一定的大小、位置等基本属性。我们在某个界面上放置一个文本框,就是从textbox类创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这个具体的文本框拥有textbox的属性和方法,并且这些属性的具体值在这个实例建立的时候已被赋予。计算机操作中的其他控件,例如按钮、下拉列表等,也都是从某种“类”中创建出来的一个实例。由此,保证了整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代码的重用性。
对象通过接口与其他程序进行联系,且对象具有多态性、继承性等特征。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封装在对象内部的描述对象基础特征的程序可以完全被稳定地重复使用;另一方面,开发者可以从基础类当中根据需要创建更多的子类或者实例。(www.xing528.com)
属性与方法:对象的属性即描述对象的特征,在计算机中为描述特征的变量;而方法就是在对象上执行的某种操作,并且,方法往往就是改变或者调整属性的子程序。
现在我们所用到的大部分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上的系统,都是在OOP体系下建立的。可以说,没有OOP体系,就没有今天的被广泛使用的信息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