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心愿,父母普遍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家长对子女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故对子女的教育自然有许多期盼。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望是其教育期望的一个重要板块(陶艳兰,张乐,200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分配与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家庭教育投资意识增强,明确认识到教育是给人带来高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现在,不管是高收入家庭,还是低收入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都表现出极为强烈的关注与热情,不因收入的多寡而影响其教育投资的支出数量(兰军,2002)[11]。
(1)家长的教育目标
由表6-1和表6-2可知,70%的学生家长期望子女受到大学及以上的教育,13.3%的家长期望子女受到高中教育,16.7%的家长期望子女能够读完初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至少到初中毕业,没有家长期望子女读完小学就辍学。大部分家长期望子女能读大学,一小部分家长期望子女读完初中、高中。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高的原因主要是“村里受苦收入少,希望孩子能供养出去”“出门打工识字好”;其次是“父母小时候家里穷没钱读书”“种地也需要文化可以算个账”“种地收入不稳定,为了孩子以后出人头地”;再次是“识字出门方便”“孩子年龄小不上学干不了啥”“没文化出事后不能有效解决”“村里不管干啥都要先投资,收获后才挣钱,工作可以月月有工资”。盐池县土地以旱地为主,近年来由于气候干燥少雨,旱地收成不稳定,而且收成较少。盐池县的草地已经禁牧,养羊比禁牧前增加了成本。调研户54.4%的家庭有2个学生、31.1%的家庭有1个学生、10%的家庭有3个学生、4.4%的家庭有4个学生,在子女越来越少、村里收入不稳定、收入少等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希望孩子通过接受大学教育脱离农村,以后有固定的收入,即便上不了大学,多读点书,以后出门打工有利,就是种地也需要科学种养。
表6-1 家长对学生上学期望
表6-2 家长愿意让孩子读书原因
注:资料来源为农户访谈。
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已经认识到“改进穷人们的福利的关键性的生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的质量,提高知识水平”(舒尔茨,2002)[12]。他们期望通过教育提升子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子女日后生活摆脱不利生产、生活处境。
(2)家长的教育投资意愿
由表6-3可知,在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较高的背景下,家长也有很强的教育投资意愿,82.2%的家长愿意投资,13%的家长表示边走边看,即视学生学习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当学生能继续上学而家庭供养不起时,可能辍学,只有3.3%的家长表示不愿意进行教育投资。“两免一补”政策如果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教育负担,家长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投资或留作孩子高中、大学时的费用,那么家长就会减轻供养不起问题的程度,家长投资意愿会更高。
表6-3 家长教育投资意愿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家长教育投资意愿程度由表6-4可知,78.9%的家长愿意供养子女到大学及以上,13.3%的家长愿意供养到初中毕业,7.8%的家长愿意供养到高中毕业。可见家长对子女教育投资意愿程度很高。
表6-4 家长教育投资意愿程度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由表6-5可知,家长愿意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主要原因是“孩子念书以后有前途”,其次是“农村生活条件太差,希望孩子以后生活好点”“人活为子女,父母挣钱就是让孩子读书”“村里没自来水,生活条件差”“村里没水地,靠天收没发展”,再次是“孩子残疾,干农活困难,希望考上大学后能避免受歧视”“一个孩子有残疾不能读书,希望另一个孩子能读书”“村里环境差经常刮沙尘暴”。可见,家长为了孩子能脱离生活条件差、环境差的农村生活,残疾孩子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愿意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
表6-5 家长愿意对子女投资的原因
注:资料来源为农户访谈。
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活动。作为一种投资,教育显然增加了无形的积累,它隐藏在人的体内,会对将来做出贡献。物质资本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只有人力资本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教育投资比物质投资收益率高的情况将持续下去。通过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进个人和社会福利,获得较高的收益。家长对子女较高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投资意愿,是为了子女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进行的资金投入,体现了对子女未来生活及就业的期望,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投资,使子女将来获得较高的回报。在孩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家长更加重视子女质量的培养,注重子女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希望通过教育,使子女摆脱生活艰辛、收入不稳定等不利局面,将来能够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生活。
(3)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
家长的教养观念自身又受到社会文化、家长自身的经历、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影响。有关家长文化水平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在国外已经积累了很多研究成果。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的研究是这方面的先驱。他们认为,人们的教育获得与其父辈的社会阶层特征和教育水平有着极为显著的相关性(孙传钊,2000)[13]。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杨春华,2006)[14]。
由表6-6可知,调研学生家庭中,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到52.2%,其次是初中、文盲和高中,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占到54.4%,其次是初中、文盲和高中。父母双方均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其次是初中、文盲和高中。父母亲文化程度差别体现在:母亲文盲比例比父亲高、初中文化程度占比比父亲低,小学和高中文化程度比父亲所占比例略高一些,母亲的文化程度总体上比父亲低一些。调研家庭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为主,还有一些家长小学也没毕业。(www.xing528.com)
表6-6 家长文化程度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由表6-7和图6-1和图6-2可以看出母亲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最高,其次是母亲初中文化程度、文盲;母亲高中文化程度的对子女教育期望是大学及以上。父亲同样是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最高,其次是初中、文盲;父亲高中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是大学及以上和初中文化程度。所以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影响,没有出现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的结果,而呈现出文化程度低的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最高的结果。
图6-1 母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学生上学期望
表6-7 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对学生上学期望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图6-2 父亲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学生上学期望
父母亲文盲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不同的是母亲文盲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是大学及以上,其次是高中,再次是初中,父亲文盲文化程度的对子女教育期望是大学及以上,其次是初中和高中,对初中和高中期望相同。父母亲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不同的是母亲除了希望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外,其次是初中,再次是高中,而父亲则是除了希望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外,其次是高中,再次是初中。父母亲初中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差别是母亲希望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其次是高中,再次是初中,而父亲则是除了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外,其次是初中,再次是高中。父母亲高中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差别是母亲希望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父亲是除了希望子女接受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还有初中文化程度。因此父母亲文盲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母亲比父亲高,父母亲小学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父亲比母亲高,父母亲初中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母亲比父亲高,父母亲高中文化程度对子女教育期望母亲比父亲高。
(4)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由表6-8和图6-3可知,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对子女教育期望最多的是大学及以上,其次是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家庭经济情况富裕的,对子女教育期望最多的是大学及以上,其次是初中毕业;家庭经济情况贫困的,对子女教育期望最多的是大学及以上,其次是高中和初中毕业。因此基本上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接受大学毕业及以上教育期望最高。
表6-8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对子女的教育期望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图6-3 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对学生上学期望
(5)学生上学意愿
学生对上学的态度和学生上学的原因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影响到能否实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调研的90个家庭中,89个家庭表示孩子愿意上学,占总家庭总数的98.9%,并且计划读完义务教育。由表6-9可以看出,学生上学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在家劳动,其次是学习成绩好、上学比干活轻松、以后考上大学可以进大城市、为了父母以后有好的生活和女孩不上学没事干。可见,学生愿意上学主要原因是:通过教育可以摆脱在家劳动的境况以及目前的生活方式,学习成绩好也是驱动力之一。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高为的是孩子有前途,日后能摆脱不利的生活环境。学生愿意上学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在家劳动和学习成绩好。因此家长和子女基本上都期望通过教育改变生存状态。
表6-9 学生愿意上学原因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