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家庭生计:家长陪读的影响

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家庭生计:家长陪读的影响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长长期和学生到转学所在地生活,引起了家庭收支来源及数额的变化,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调研31个家庭中从1999年开始出现学生转学、家长全部陪读现象,以后逐年增多,2005年和2006年出现陪读家庭最多现象。表5-14家长全部陪读原因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案例5-4 孩子在外读书,全家全部陪读对家庭的影响冯记沟乡暴记春村杨庄台自然村杨某某家2004年全家从杨庄台搬到盐池县城,三个女儿,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三年级,一个初三。

两免一补政策助力农村家庭生计:家长陪读的影响

家长全部陪读,即家长全部离开老家,到学生转学所在地长期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家长长期和学生到转学所在地生活,引起了家庭收支来源及数额的变化,对家庭经济产生影响。

(1)学生转学、家长全部陪读时间及原因

1)学生转学、家长全部陪读时间

由表5-12可看出学生转学时间和家长陪读时间同步。调研31个家庭中从1999年开始出现学生转学、家长全部陪读现象,以后逐年增多,2005年和2006年出现陪读家庭最多现象。从2005年开始出现大批学生转学、家长陪读现象,盐池县“两免一补”政策也是从2005开始全面实施,大批学生转学、家长陪读和“两免一补”政策开始实施时间同步。

表5-12 学生转学时间、家长陪读时间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2)学生转学、家长全部陪读原因

由表5-13可看出,教学质量差、学校离家远是学生转学主要原因,其次是交通不便学生没人接送、教师素质差、课程设置不全、学生学习差、老师打人厉害、管得不严、原来地方没户口、收借读费、学校条件差、学生少。由于教学质量差、教师素质差、课程设置不全等学校师资、设备方面的问题引起学生转学,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经费方面的投入,需要加强教师培训项目,需要其他教育项目联合实施,解决农村师资、设备等问题。如果学生转学的原因得不到重视,转学现象还会继续呈现扩散效应,转学现象进一步增多,引起农村中小学学校倒闭的后果。大量学生转学,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数减少,教师教学动力下降,教学质量进一步降低。当学生数太少时,不得不取消自然村小学、村级小学。当自然村小学、村级小学取消后学生只得到乡中心小学或县城等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由于学生年龄小,家长不得不选择陪读。学校离家远、交通不便是学生转学另一重要原因。盐池县这样的西部山区县地广人稀,自然村之间的距离也有几公里,由于经济落后,很多自然村之间甚至行政村之间没有通公路,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每天步行几公里上学。现在家庭孩子普遍较少,家长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得不选择让学生到乡中心小学或县城中小学校读书,学生寄宿或家长陪读。因此要想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转学问题,除了重视解决学校师资、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间交通条件不便问题也需得到重视。西部山区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差,只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农村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彻底解决西部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问题。西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农村要发展需要得到国家多方面的支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学校和农村共同得到发展才能真正解决转学问题。这就需要除了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外,其他教育资助项目和促进农村发展项目共同实施才能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表5-13 学生转学原因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由表5-14可看出陪读、村里收入少是家长全部陪读主要原因,其次是“天旱,没水地”“村里收入不稳定”“掌柜(家庭中的男主人)的在外打工农活忙不过来”“母亲有理发手艺”。

表5-14 家长全部陪读原因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2)家长全部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全部陪读,使家长从事职业有了变化,劳动时间和强度产生变化,家庭收支数额及来源产生变化,使农户的支出、收入结构转换,农户的生计策略改变,就业农业向非农就业转变。

由表5-15可看出陪读前母亲主要从事种植、养殖,还有少部分从事打工、理发、裁缝。由表5-16可看出母亲陪读后主要从事做家务、建筑工、种地,其次是卖菜、在超市上班、饭馆打工、理发、干零活、裁缝、工厂上班。陪读后母亲主要职业是在工地打工。

表5-15 母亲陪读前主要职业

表5-16 陪读后母亲主要职业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由表5-17可看出,陪读前父亲主要从事种植、养殖、打工,还有的经商、民办教师、开出租车。陪读前父亲职业以种植、养殖、打工为主。由表5-18可看出,父亲陪读后主要从事建筑工、种地,其次是开出租、跑三轮车、干零活、跑货运、贩羊,还有少部分工厂打工、饭馆打工、卖菜。陪读后父亲主要职业是在工地上打工。

表5-17 陪读前父亲主要职业(www.xing528.com)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表5-18 陪读后父亲主要职业

注:资料来源为调查问卷。

陪读前后劳动时间和强度变化。母亲职业由陪读前主要从事种植、养殖,转为陪读后主要在家做饭、工地上打工,付出劳动时间也因此有了改变。从事种植业主要在播种、拔草、收获等农忙时付出劳动时间,养殖业需要全年喂养,但劳动强度不大。陪读后在家做家务,劳动时间和强度比搬出前降低。陪读后在工地上打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得按时上下班,还得有人管,付出劳动时间和强度比在村种地、养羊大。陪读前父亲主要从事种植、养殖、打工,陪读后主要在建筑工地上打工、种地,开车等。付出劳动时间和强度变化基本上和母亲在家种地、养羊,陪读后在工地上工作的相同。

陪读前后父母职业的变化,引起了家庭收支来源及数额的变化。陪读后除了几户还在种地、养羊的基本上没有了生产支出,但生活支出增加,陪读后基本上都在租房、生活费也比以前有了提高。从收入变化来看,陪读前没有水地的家庭搬出后收入水平比在村里有了提高。在工地上打工,阴天下雨及冬季时没有活干,所以母亲在工地上干一月收入大概700元,一年收入大概5000元,基本上够生活开支。陪读后父亲收入比母亲高些。因此对于夫妻双方陪读后都在工作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

案例5-4 孩子在外读书,全家全部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冯记沟乡暴记春村杨庄台自然村杨某某家2004年全家从杨庄台搬到盐池县城,三个女儿,一个小学五年级,一个三年级,一个初三。搬出前小学生在暴记春小学上学,初中生在冯记沟回民中心小学上学。转学原因:暴记春小学不上英语课,办学条件差;只有女儿,觉得走到哪都一样过,在村里因为没儿子,和邻居等发生口角时被奚落;搬出前丈夫在外打工,妻子一个人在家干活,照顾孩子,地里的重活,如拉脚、粉草、粉料、犁地等活女人干不了,感觉吃力。父亲农忙时得回家干活,而且两个小学生如果上初中,因为父亲不在家,没人接送,坐三轮车很危险。小女儿转学时留了一级。转学后最小的女儿学习成绩比以前进步了。二女儿在老家时得过五个奖状,到盐池后得过一个英语荣誉证书。小女儿:学习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以前很少拿奖状,转学后拿过两个奖状,成绩比以前提高。初中生:盐池教学质量、教学条件比以前好。母亲到盐池后在建工队、修路等工地上干活,28—30元/月,2005年干6—7个月。掌柜的贩卖羊,2005年挣大概6000元,母亲挣的钱够吃花,父亲挣的钱可以攒下来,能周转过来。到盐池后打工、零活好找,在家时农闲时没挣钱路子,在盐池好找活。环境上比老家好。在家里干活自由,没人管,在工地上按时上班,有人管,早上6点—12点,下午2点—8点多,孩子自己做饭。工地上干活比在家辛苦,在家干活主要是种田、锄地、收庄稼,工地上主要是弄石灰、石头等,现在也不感觉特别累了。母亲初二毕业,42岁,当时母亲姊妹六个,她父亲有病,就没继续读书,让给家里的男孩子上。母亲当时想女孩子考上也是别人家的,现在后悔了,不过也许考不上。她的姐姐考上了高中,因父去世,所以也没去上学。孩子的大妈是母亲的堂姐,当时没念过书,因为重男轻女,当时穷,没条件。现在孩子少了,负担小了都让上学。两个小女儿可以供到高中,如果考不上就不上了。再打几年工,以后让姐姐供养妹妹。受苦不好当,打工很难,上学后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不干力气活。

资料来源:农户访谈。

案例5-5 孩子在外读书,全家全部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王某某家有四个女儿。小女儿14岁,在盐池三中读初二;三女儿在盐池三中今年初中毕业;二女儿在盐池一中,读高二;大女儿在盐池一中,今年参加高考,分数不到分数线,父母想让其复读,因为自费的大学他们上不起。两个大女儿高中一直住在表舅的房子里,没有住宿。母亲2005年春季到县城来。妈妈过来为的是给孩子做饭,但花费大,两个高中生面临高考,只得出去到工地上干活,28元/天。衣服买得少,一般穿别人的,或者买便宜的穿。老大穿了老二穿,今年夏季给四个女儿每人买了一件,二十来元每件。母亲来后有时做早点,可以节省一部分早点钱;三女儿早点钱舍不得吃,留着买学习用品。父亲从2003年开始到内蒙锅炉,500元/月,每月回来一次。母亲来盐池后生活费少了,母亲来之前,两个高中生不经常回家,两个初中生四个星期回家一次,不回时跟姐姐在表舅家,为的是省路费,路费太贵了,11元/次。母亲到盐池后比在老家干活更累,母亲打工每天上午12点下班,下午2点多上班,天黑下班。在家晚上不放羊,种地是季节性,比较清闲。但是打工有时去,有时不去。母亲来县城因为学生花费大,四个孩子在盐池上学。过来为给孩子做饭,挣点钱。过来之前,在老家养羊、种点水地,收入比现在高。现在打工冬天没活。家庭经济困难,2004年春季开学时借1000元,秋季借1000元。2005年春季借2000元,秋季借2000元,因为两个孩子年级越来越高,花费增多,等挣上了再还。

资料来源:农户访谈。

大部分学生转学后,学习条件、学生学习成绩、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等都比转学前提高,对学生学习起到好的作用(见案例5-4和案例5-5)。父母全部随之陪读,家庭收入、支出来源随之改变,收入来源由原来的养殖、种植、打工,变为打工为主。打工劳动强度大,每天劳动时间长,而且不固定,阴天下雨、冬季时闲置,增加了家庭收入风险。全家搬出后生活开支比以前增加,但对于多学生家庭父母和孩子住在一起,比学生寄宿节省生活费用。

(3)一位家长或老人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家长在重视学生学习、对学生期望高、对当地学校不满意的情况下,纷纷选择让学生转学,一些家长尤其是家中有小学生转学的还去陪读。大部分学生转学后学习成绩比以前有了提高,但家长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见案例5-6、案例5-7和案例5-8)。陪读引起生活费提高、往返路费等费用提高,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有劳动力的比如母亲陪读减少了家庭劳动力,使家庭收入比以前降低。因此劳动力陪读的不仅提高了家庭生活消费,而且减少了经济收入。母亲陪读、父亲在家,两地分居的生活,给家庭生产带来不便,父亲在家缺乏监管,容易出现赌博等不良行为。在当前农村学生转学风气下,村民纷纷效仿,没有转的也准备转走,没有经济条件的虽然想转,但没办法。转学当学期不能享受到“两免”政策,转学后家长陪读、学生不寄宿,没有享受“一补”的资格。

案例5-6 一位家长或老人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李某某家准备2006年秋季转到盐池,母亲也去,帮忙做饭、打工。原因:村上小学生都转走了,转走的学生比在这时成绩好。大姑娘以前在盐池一小,当时成绩好,到古峰庄后成绩下降。城里老师不打不骂,教得好。古峰庄小学老师打孩子,2005年秋季开学时青山乡中学领导到学校,让老师抓紧,不然把学校撤了。掌柜的一直在外面打工,孩子在外面上学,2003年因为老人有病,转到村小学。转学后准备留一级,因为年龄小,也为了学好点。

张某某家想转没经济条件。初中生早饭吃自带的馍馍和两毛的米汤,一次带10天的馍馍。因为早饭包子0.5元/个,得吃两个,嫌贵。带点苦苦菜、腌菜拿两瓶子吃6—7天。经济紧张,生活费少,等其他两个都上初中,供不起。初中生开学时把猪卖了,少卖100—200元,因急需钱,邻居也没有,猪卖的价格低。2005年打工少,老人去世开支大,孩子上学花钱多。小学生成绩不好,想让转学,陪读开支大,没条件。转学怕跟不上,村小学他们班整体不好,1—3年级一个老师带,老师教得不好。

资料来源:农户访谈。

案例5-7 家长或老人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2005年秋季,张某某家两个小学生从古峰庄小学转到盐池三小。因为古峰庄小学教学质量差,学生不写作业,老师不批改作业。大儿子在古峰庄时数学好,语文不好,转学后两个月语文成绩上去,比原来好得多,过去做语文作业头疼,现在不头疼了。转学后学英语、电脑成绩跟不上。2005年秋季期末考试语文考95.5分,2006年春季期中考试语文90分,原来考60—70分。转学后奶奶陪读,房租40元/月。认为比在家时花费多了,去年一学期花2000多,房费、吃喝等,煤从自家带。奶奶能管住孩子,母亲管不住。父亲有腰间盘突出不能出门,打不了工,在家看几只羊,村里能把孩子转走的都转了。刚转学时,学生花费920元(报名费和其他费用),半年花2000元(包括路费)。住校花销大,孩子小不放心。两个老人身体好,等身体不好时就不陪读了,父母没时间。

2005年秋季,王某某家的初一学生从冯记沟中学转到盐池四中(大水坑)。转学原因:教学质量不行,升学率太低,一个班考上几个,2005年秋季本村5个初中生转4个,他们班上很多人转学到大水坑、盐池等;老师素质低,原来教小学,转到中学,大专毕业的少。叔叔在大水坑,周末在叔叔家。转学后认为学习成绩比以前好点。转学后每学期多花费200—300元,主要是生活费和资料费。

案例5-8 一位家长或老人陪读对家庭的影响

2005年秋季,张某某家三个孩子从古峰庄小学转到盐池三小。转学原因:老师对教育不太重视,学生学不进去,三个孩子成绩都不好。父亲为了明白是学校教得不好,还是孩子智力差转到盐池,转学时书费、杂费都交了,2006年春季全免了,没有补生活费。现在老二比过去好多了,全班50多个学生,2006年春季期中考试第二名,在古峰庄时经常不及格。老大还是不太理想,但比过去好多了,最小的一年级的暂时还可以。认为从目前来看,是有成效的,那边老师留作业、批作业,当天批,这边不按时批。2005年对古峰庄小学没希望了,再加上小儿子上一年级怕给耽误了。2005年条件好的都转走了,这边老师的孩子也在县城读书,2005年小学毕业考试及格的只有1—2个。他家2005年5月份为了孩子上学把四轮车卖了4000元,2005年秋季到县城后花了3000元,因为刚过去,买东西多,书费、杂费没免。租房两间80元/月。因为家里有羊、猪和八十岁老人没人照顾。父亲不能经常去看,孩子放长假才回来。家里活一个人干。比以前累点,也能干过来,想陪读至少五六年。尽一切力量让念,不能把孩子耽误了。秋忙时找亲戚帮忙,互相帮忙,比陪读前找得人多。2005年买60多只羊,2006年有70、80只,准备多养点,攒几年钱,到县城买个房,全家搬到盐池,在那边干点活,两个人挣钱。

2005年秋季,王某某家转到盐池,父母和哥哥都残疾。在村小学读了三个一年级,升不上二年级,父亲心急之下转到盐池二小,转后2005年秋季上了半年一年级,跟不上,老师不要,父亲把她转到幼儿园大班。姥姥陪读,租房50元/月。父母残疾,希望孩子能初中毕业,多识字,能写自己名字,打工能算数。

母亲在县城陪孩子读书,由于2005年开始母亲到县城陪伴孩子,增加的生活费用比超过减免的,家里劳动力减少50%,农忙时回来,期间让亲戚帮忙照顾。

资料来源:农户访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