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免一补”切实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估计每个贫困家庭每年至少可以减轻100元以上的教育负担;“两免一补”是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保证(龙智先,2006;玫昆仑,2006)[16]。“两免一补”政策在西部农村地区的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17][18][19]。它使成千上万的贫困儿童与少年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的大门,为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基层财力匮乏,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难以到位,还存在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确定补助对象难的问题(郜合新,2006;向雪峰,2005)[20]。
由财政部主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从宏观效果和前瞻方面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了研究:(1)从宏观层面对农业GDP的影响。“两免一补”作为财政直接面向贫困家庭的转移支付,将能够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将有效地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并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公平的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2)前瞻方面。“两免一补”资金从增加投资、刺激需求角度拉动了国贫县农业经济增长的合理性。“两免一补”资金可视为国家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其作为投资个体的投资能力提高,农民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进一步扩大农民的纯收入,进而降低国贫县的贫困发生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2005)[21]。
义务教育宗旨在于在一国范围内实现基本均衡的发展,在于向全体适龄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较为公平的机会。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全部费用支出均由政府公共经费承担。当一国的财政能力不能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免费义务教育时,一些国家的免费义务教育首先从经济落后、处境不利地区开始,并遵循社会弱势阶层首先、初等教育优先的原则。为了实现上述宗旨,许多国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针对处境不利地区和群体的特别财政支持制度。为处境不利地区的贫困学生就学提供直接财政援助,主要包括设立政府助学金,免费提供课本和学习用品,提供上学交通补助、误餐补助等措施值得我国借鉴。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农民和乡镇政府为主体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导致相当多地区的县乡财政难以支撑,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农民的教育负担过重。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了税费改革、“一费制”等措施,但引起了学校经费紧张、运转困难、难以资助贫困生。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的实施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受教育机会,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受助生比例偏低、资助力度小、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有学者从“两免一补”政策执行方式、力度和短期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保证了很多贫困生的就学,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22][23][24][25][26],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引起家庭教育成本上升等问题[27]。理论认为教育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增加了无形的积累,它隐藏在人的体内,其作用在将来会显现。“两免一补”政策已实施十余年,人力资本存量起到什么作用?城乡的教育及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我国目前缺乏这些问题的研究。
【注释】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5.
[2]田曼.从受教育权剖析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4):55.
[3]瞿瑛.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6,(12):46.
[4]申仁洪.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2002,(23):4.
[5]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中国民族教育》刊评论员.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试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05,(3):1.
[7]Schultz 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1):3-17.
[8]Schultz 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1):3-17.
[9]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97.
[10]朱志宏.公共政策[M].中国台北:三民书局,1999:297-299.
[11]威廉·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谢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37.
[12]王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www.xing528.com)
[13]郭凤鸣,张维平.受教育权利论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0.
[14]万鹏.教育权利与农村长期贫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2):23-27.
[15]Chambers.R.and R.Conway.Sustainable Livelihoods :Practical Concepts for the 21st Century[N].IDS Discussion Paper,1992.
[16]龙智先.卸下贫困地区教育重负——松桃县盘石镇“两免一补”成效显著[J].贵州教育,2006,(14):11-12.
[17]王冬妮,陈鹏.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6,(11):3-4.
[18]杨文斌,郭鹏.陕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现状与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3-74.
[19]“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宏观效果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5,(7):74-82.
[20]郜合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3-14.
[2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宏观效果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5,(7):74-82.
[22]孙百才,常宝宁.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的政策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3):14-18.
[23]“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的宏观效果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5,(7):74-82.
[24]庄天慧,牛廷立,张卓颖.“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评价[J].改革与开放,2010,(10):33-35.
[25]农汉康.“两免一补”:背景、历程与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1(51):115-122.
[26]孟洋.“两免一补”教育政策落实情况优劣分析[J].北方文学,2012,(3):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