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二十多年来的扶贫实践来看,教育投资的扶贫效果最显著,同时对农业、非农业以及对整个农村经济增长的回报率也很高(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2002)[14]。一些研究者认为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赵兴罗,苗慧凯,2005)[15]。当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和城镇尚有许多贫困人口,从我国贫困地区的现实来看,教育的落后造成了代际的传递,代际的传递又加剧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再度贫穷。家庭教育投资是打破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Helmuth Cremer,Pierre Pestieau,2006)[16]。我国的贫困问题不仅是农村的2580万绝对贫困人口及大量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而且是广大城乡相对贫困人口,这些人口的贫困既不是“制度贫困”,也不是“贫困文化”所致,而是能力贫困。“真正的贫困是那些机会或选择受到严格限制的人”(董全瑞,2004)[17]。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阿马蒂亚·森,2001)[18]也指出,贫困不仅仅是贫困人口收入低的问题,应该有更广泛的含义,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缺少获取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或者说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梁小民,1999)[19]。贫困家庭子女如何才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走出贫困?解决这个问题,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依靠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人口教育的投入(胡宏琴,2005)[20]。
我国贫困发生的主要特点:“老贫困越来越集中为自然、地域、教育等方面,新贫困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发展的不平等、机会不公平问题。”教育从古到今都是改变穷人命运、促进社会公平和自由流动、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童大焕,2006)[21]。当前社会不公平最主要的问题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教育公平可以使贫富差距缩小,显著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促进社会平等。基础教育在各阶段教育中的社会回报率远高于大学教育。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应当重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准和质量水平,以缩小整个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由于教育问题引发的社会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在起点上不公正,是造成许多人贫困的重要原因,也是使我国基尼系数上升的重要因素。教育公平要实现,要给予贫困者经济上的援助,让愿意读书的人能读得起书。在教育引发的“马太效应”中,引入国家和社会的援助机制,打破这种残酷的“马太效应”与恶性循环,使家庭贫困者接受教育,而接受了教育后,又让他们进一步获得致富的能力,实现人生起点上的公正,从而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杨涛,2006)[22]。(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